德国小哥:当傻瓜们变成主流

作者:郭恺迪

当你走进德国超市转上一圈,哪怕一个单词也不认识,你也一定会对“bio”这个词印象深刻。因为从蔬菜区到水果区,从麦片区到酒水区,它反复出现在各种包装上,意思是“有机产品”。

不少德国人买“bio”产品不仅是因为觉得它们有更好的质量,对身体更健康,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bio”产品的生产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所以会对环境更好一些。

在超强环保概念的驱动下,德国人对bio产品爱不释手。一个小哥很认真地告诉我:“bio产品就是我主动交的环境税,传统廉价产品的生产过程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这也是我慢慢变成素食主义者的原因,因为养殖业比起农业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但是你不可否认这其中包含很多商家的商业噱头吧?”我反问。“当然,钱肯定是被商家赚走了,你可以说我们是没脑子的傻瓜,花大价钱买了普通的商品。但是当这些傻瓜们变成主流以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率就会降下来,这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会有很大帮助。”

我也不由得默默给自己打气,无论什么时候,作为社会个体的自己都不要轻易放弃为改进这个世界做出任何微小的贡献。

◎萤火小语:正是有了这些看起来傻傻的人,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与责任感才会被重新唤起,这个社会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群体,我们的世界也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文题延伸:责任与担当;贡献;榜样……

(晴天摘自《中国青年》2017年第16期)交友如听钟

郝金红

一次,作家曹聚仁乘车去外地办事,不知不觉在车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已坐过了站。列车员在查票时,要求曹聚仁补票。当时,曹聚仁身上的钱不够,列车员就揪着曹聚仁,要送他去巡捕房。這时,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掏出几张纸币给列车员:“这些够不够?”列车员数了数:“够了,够了。”逃过一劫的曹聚仁对及时救场的中年人感激不尽,便问起他的姓名,对方回答:“我叫夏衍。”因为这件事,两人成为至交。

后来,夏衍在上海的一家报社工作,居住的地方离曹聚仁家不远。但工作之余,夏衍很少去找曹聚仁,只是几星期打一次电话,平时很少见面。一次,说起曹聚仁,夏衍的夫人蔡淑馨问道:“你和老曹的关系这么好,你俩为啥不经常走动走动?”这时,远处钟楼上的钟声响了。夏衍指着远处问夫人:“刚才的钟声你听到了吗?”蔡淑馨回答:“钟声那么嘹亮,当然听到了。”“那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贴到钟面上,它的声音还会那么美妙吗?”蔡淑馨笑了:“这个道理三岁小孩都知道,贴得太近,人的耳朵哪受得了,还谈什么美妙?”夏衍也笑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和老曹不经常走动的原因。交友如听钟,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彼此的关系才会和在远处听钟一样美妙呢。”

◎萤火小语:朋友之间交往,正如听钟,太近反而会造成伤害。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双方留下一定的空间,彼此情谊的旋律才会如远处听钟般妙不可言。

◎文题延伸:朋友;距离;远与近……

(檬男摘自《妇女》2017年第12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