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你

作者:苏贞尹

懂,是理解,是领悟;你,是万物荟萃,众生源泉,二字相合,哦,我终于懂你了。

——题记

细雨霏霏,轻点额角。我背着不是很重的登山包走在那细窄山路上,路边的老木栏杆矮矮的,雾气也浓浓的,似欲迷失了我的双眼,可这却无法抵制我对雾海中那一簇又一簇绿意的渴望,那是松树,黄山的松树。

书上读到的,年画上画的,风景赏析上循环展示的黄山松——此刻正從我心底略过,我想最威风的松树莫过于黄山迎客松了,它一定是有着高大健美的躯干、威临天下的气概。

雨渐渐停了,雾也缓缓散开了。独踞远处的一方红亭,率先映入我的眼帘。我想,那儿一定有迎客松,怀着对松的渴望,我加快了步伐。走近方知红亭非亭,是一个似小广场般的观景台。亭边的山石上用绿色的字漆镌刻着:“黄山第一松——迎客松”。我放眼望去,眼前那棵松树简直令人震惊,令人难以置信。它平凡又寻常,只是舒展地伸开了一条臂膀,高度不足3米,枝叶有着些许蜷缩,叶角竟泛着几点黄。那树篷只是撑开一片绿荫,向着阳光,连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松都不如,更别谈威临天下的气概了。我瞬间心中充满了疑惑,我不懂,难道这就是那棵拥有百年历史、笑迎八方宾朋的迎客松吗?是不是弄错了?

我失望地继续枯燥乏味的旅程。“嗡嗡”的机器声传入我的耳膜,我皱了皱眉头,忽见前方有一小块地方正在进行着一项工作,被围栏拦起。心想反正也没啥看头,就凑过去看看闲吧。原来,是要移栽几棵黄山松赠予他市。我疑惑了,这样平凡的松树也有赠予的价值吗?一台极重的机器挥舞着它的大钳子,紧紧地夹住树干,使足了劲将松树往外拉扯。这是一棵略偏瘦小的松树,但任凭这庞大的机器怎么使劲它都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僵持了许久,松树的根基才渐渐松动,那粗壮厚实的根才一点点显露于眼前。根缓缓地被拉出,露出的根部越来越长。终于,松树被完全拉出来,我便惊愕于那根的长度了,竟比树干长出好几倍!长出这样的一个树根,得需要多少个日日夜夜?它得拼尽多大的力气才能在这岩石深处扎根、伸展,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积淀的力量!积淀,使松树在这里扎根;积淀,让松树一天天成长。

这并不是黄山松中最美的一棵,抑或它只是最平凡的。在黄山,在这样一个极少土壤的环境中,要想扎根、培育生命,需要忍耐日月的磨砺,默默地承受生命的苦痛。我终于明白,美丽、高大此时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它在积淀中慢慢成长的意志,那些只因一时光彩、经不起风雨的成长不叫成长。恍惚间,又忆起那棵被我冷落了许久的迎客松,它远比这根松树挺拔得多,它也一定默默在地里扎根很久了吧,它的根,一定更粗壮些吧,否则,又怎会屹立百年、经久长青呢?在这一刻,我终于懂了,终于领悟到了黄山松真正的内涵。

下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沿脚下的路一直走下去,另一条是原路返回。许多人坚持不走回头路的原则选择了前者,我却为重逢那棵迎客松选择了后者。再次回到了迎客松前,我用手抚摸着它那凹凸的经脉,有些扎手,但却很温暖,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我懂了,迎客松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仍旧在成长,它是那样的坚定执著;我懂了,迎客松在这片陡峭荒野上敞开胸怀向着疾寒,它是那样的顽强英勇;我懂了,迎客松被世人赞颂依旧百年长青坚守信念,它是那样的谦虚沉稳……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它从未停止默默积蓄力量,再把根扎得深一点。此时,我忽觉迎客松是如此的伟岸高大。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我们的成长也正应如此,学习迎客松那稳扎根基、沉淀生命的精神,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默默积蓄力量,打造人生的高度。

懂你,黄山迎客松,我终于懂你了,你是黄山人民心中百年不变的骄傲,也是我心中永恒不变的榜样。

待到来年归来时,安得情怀似旧时。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指导教师:吴赟

闻名天下的黄山迎客松,在作者的一次旅行体验中,让其经历了心灵上跌宕起伏的过程——初见迎客松,觉得平凡又寻常,只是舒展了一条臂膀,高度不足3米,枝叶些蜷缩,叶角泛着微黄,于是作者心里充满了疑惑和失望;路遇正被移栽赠予他市的黄山松,只见一棵略偏瘦小的松树,几经庞大机器的拖拽才显露出比树干还要长出好几倍的根系,这让作者惊叹和沉思;下山时选择重返来时路,重新去审视先前被自己嫌弃的迎客松,抚摸着它那凹凸的经脉,作者心里充满了敬意……

从黄山那并不挺拔高大的迎客松身上,作者终于懂得了它那伟岸高大的精神: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仍旧成长,它是那样的坚定执著;在这片陡峭荒野上敞开胸怀向着疾寒,它是那样的顽强英勇;被世人赞颂依旧百年长青坚守信念,它是那样的谦虚沉稳……于作者而言,他更为迎客松这种稳扎根基、默默积蓄、沉淀生命的精神所打动,并视为心中永恒不变的榜样。这样一份懂得,已足够深刻而厚重。

【适用文题】懂得;那一份领悟;榜样……(平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