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映衬之美 慕独立之美

作者:曹甄莹

唐代诗人张若虚有名诗曰《春江花月夜》,清丽邈远,惝恍磅礴。关于标题的断句,有人认为应显其映衬之美,有学者则认为应突出独立之美,我认为都有其理,映衬之美须敬之,独立之美须慕之。

细细品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你或许能发现张若虚笔下的景物均互相映衬又各自独立,才构成如此景深水墨画似的诗篇。世间人事,也未尝不循迹此理。

常言道,“红花要用绿叶扶”指的就是美丽需要修饰与映衬的。花与叶,并没有孰好孰坏,而都为最终果实的诞生做出了毕生的努力与贡献。只有两者彼此默契,齐心协力,才能创造出令人艳羡的风景。恩格斯甘当马克思的“第二提琴手”,协助马克思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完成了巨著《资本论》,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马克思没有恩格斯的帮扶与映衬,以一己之力,或许难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这便是映衬之美的体现,一花一叶绽放的美丽。这种映衬的美丽令人敬佩。

映衬之美还体现在建筑的布局中。世界文化遗产、中华园林文化杰出代表——苏州园林,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苏州园林中诗文镌刻与山水花木相映成趣,步移景异,变幻无穷;庄严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映衬,才情纷飞,妙趣横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美都由映衬组成,独立之美亦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些人眼中,独立常常与孤独相伴,独立之美不美。而我却要为独立之美击掌叫好。有些人独立是因为他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心做一名守望者,坚持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提起梵高,人们常会想到他的一头红发,星空与向日葵,但也许鲜有人知他在绘画上付出的努力与坚守。他的形象与他的时代格格不入,如一头逆波而行的鲸。这并不妨碍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他作品所绽放出永恒的光辉。

独立之美,在我国古代也得以体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不愿和渔父一起鼓枻而去,投身汨罗,这也是一个不能为时代所容的特立独行的人!只是,这样的独立之美不配由那个时代所评价罢了,而历史为我们证明了这样的独立之美是正确的。我仰慕这些独立之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笔下的春江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美感,这种美感是于映衬中见独立,在独立中悟映衬。映衬之美与独立之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映衬是独立的条件,而独立则是映衬的核心。

虽然美丽需要修饰与映衬,但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映衬,更不必依附于其他。追求映衬之美无可厚非,但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失去自我价值、从而失去自我本真的美。三岛由纪夫说:“我们汲汲以求生之美的同时,倘若过分倔强于生,反而恰可能背离了我们生之大美。”

蓝天与白云,夜色与月光,相互映衬而各具千秋。当你是一片绿叶的时候,不必抱怨自己成不了红花。你因映衬而美,也因独立而美。

(指导教师:封力华/编辑:彭宇)

文章以張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首尾相合,并以其描述景物的两个显著特点——“映衬”和“独立”二词贯穿全文。作者采用举例子的手法,分别阐述“映衬”和“独立”之美,前者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帮扶互助,再如苏州园林中诗文自然与人文的相映成趣;后者如梵高的遗世独立和屈原的特立独行。另外,作者采用由分到合的结构谋篇,在分写“映衬”和“独立”之后,再合写二者的关系,即条件与核心的辩证统一。全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句颇有思辨之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