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

作者:未知

1.在数字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老电影开始远离人们的生活。同时,它们也以不可见的速度遗失或损毁。由此,王峥成了一位电影修复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王峥修复的第一部作品,当时,任何微小的脏点他都力求修复,但最后发现,这样的修复影响了电影的清晰度,于是只能返工。“修复不是越干净越好,这个度怎么拿捏,只能一点点摸索。”他说,之所以坚持下来,动力来自完成后的成就感,更来自与时间抗衡的紧迫感,“再不修复就毁了。”

2.贵州雷山县的苗族木匠杨昌义被村民们尊称为“苗屋建筑师”。从25岁入行学艺,到69岁两鬢斑白,44年坚守,他建造了200多栋苗族吊脚楼。凭借精湛的木工技艺,他能建4至5层的高层吊脚楼,且整栋房屋不用一颗钉子,全为榫卯结构。2015年,杨昌义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随着时代的变迁,盖木房的人越来越少。杨昌义现在的计划是将技艺教授给徒弟,期待他们把这个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3.2012年,刚刚毕业的陈刚进入了杭州地铁工班工作。从最初检修工具不完备,到如今带领一整个工班团队,陈刚今年不过29岁。每天深夜12点列车回库之后,陈刚和地铁轨道工班就要下轨进行检修,近20公里的检修路程,每隔3.125米,他们就弯腰测量1次,1公里就要弯腰320次左右。每个步骤都不容忽视,因为他们明白,只有确保安全,才能让地铁平稳运行。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专业,也在这份坚守中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城市,也因为他们的守护而更加美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