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

作者:毕淑敏

疲倦是现代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生存状态,在我们的周围,随便看一眼吧,有多少垂头丧气的儿童,萎靡不振的青年,疲惫已极的中年,落落寡合的老年?人们广泛而漠然地疲倦了。很多人已见怪不怪,以为疲倦是正常的了。

有一次,我把一条旧呢裤送到街上的洗染店。师傅看了以后,说,我会尽力洗熨的。但是,你的裤子这一回穿得太久了,恐怕膝盖前面的鼓包是没法熨平了。它疲倦了。

我吃惊地说,裤子——它居然也会疲倦?

师傅说,是啊。不但呢子会疲倦,羊绒衫也会疲倦的,所以,穿过几天之后,你要脱下晾晾它,让毛衫有一个喘气的机会。皮鞋也会疲倦的,你要几双倒换着上脚,这样才可延长皮子的寿命……

我半信半疑,心想,莫不是该师傅太热爱他所从事的工作了,才这般体恤手下无生命的衣料。

又一次,我在一家工厂,看到一种特别的合金,如同谄媚的叛臣,能折弯无数次,韧度不减。我说,天下无双了。总工程师摇摇头道,它有一个强大的对手。

我好奇,谁?

总工程师说,就是它自己的疲劳。

我讶然,金属也会疲劳啊?总工程师说,是啊,这种内伤,除了预防,无药可医。如果不在它的疲劳限度之前让它休息,那么,它会突然断裂,引发灾难。

那一瞬,我知道了疲倦的厉害。钢打铁铸的金属尚且如此,遑论肉胎凡身?

疲倦发生的时候,如同一种会流的不适,便如寒露一般,侵袭到身体的底层。我们了无热情,心灰意懒。我们不再关注春天何时萌动,秋天何时飘零。我们迷茫地看着孩子的微笑,不知道他们为何快乐。我们不爱惜自己了,觉察不到自己的珍贵。我們不热爱他人了,因为他人是使我们厌烦的源头。我们麻木困惑,每天的太阳都是旧的。阳光已不再播撒温暖,只是射出逼人的光线。我们得过且过地敷衍着工作,因为它已不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疲倦是一种淡淡的腐蚀剂,当它无色无臭地积聚着,潜移默化地浸泡着我们的神经,意志的酥软就发生了。

在身体疲倦的背后,是精神率先疲倦了。我们丧失了好奇心,不再如饥似渴地求知,生活纳入尘封的模式。甚至婚姻,也会疲倦。它刻板地重复着,没有新意,没有发展。爱情的弹性老化了,像一只很久没有充气的球,表皮皲裂、塌陷着,摔到地上,噗噗地发出充满怨恨的声音,却再不会轻盈地跳起,奔跑着向前。

疲倦的可怕,还在于它的传染性。一个人疲倦了,他就变成一炷迷香,在人群中持久地散布着疲倦的细微颗粒。他低落地徘徊着,拖抑着整体的步伐。当我们的周围生活着一个疲倦的人,就像有一个饿着肚子的人,无声地要求着我们把自己精神的谷粒,拨一些到他的空碗中。

当疲倦发生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看看大自然如何应对疲倦吧。春天的花开得疲倦的时候,它们就悄然地撤离枝头,放弃了美丽,留下了小小的果实。当风疲倦的时候,它就停止了荡涤,让大地恢复平静。

文本解读: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赵福海

谁都有过疲倦的感觉,谁都看到过别人疲倦的表情。可是,谁又透过疲倦的外表,思考过产生疲倦的原因呢?

读毕淑敏的作品,总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篇散文,便让我们对“疲倦”这种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人生有了更丰富的感悟。文中,她没有教条式地陈述,而是因事即理,将问题讲得清清楚楚。

生活中的两件小事,在她的心底泛起了阵阵的涟漪。在洗染师傅的眼中,各种衣料都会疲倦,得给它们喘息的机会。在工程师的眼中,合金的强大对手就是自己的疲劳,弯曲过度,它就会断裂。由这两件小事,作者发现,原来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疲倦,身体的疲倦,精神的疲倦。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疲倦呢?作者列举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应对疲倦,要让生命在放弃之后结出果实,让内心在荡涤之后归于平静。

充满哲理的观点,需要轻松洒脱的语言表达,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能够驾轻就熟,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形式,让道理如清泉般缓缓流淌。“穿过几天之后,你要脱下晾晾它,让毛衫有一个喘气的机会。”这样的句子,谁听了能不产生丰富的想象?

示例一:太阳挂在天空,像一个巨大的聚光灯,照亮了人生舞台上的演员。所有演员都拼命表现,争做主角,可是,最终他们发现,自己仿佛在迷宫中疯狂奔跑,就像一个笑话,笑得自己都疲倦不堪。疲倦的衣服可以熨平,疲倦的合金可以还原,可是,疲倦的心,又该怎样调整呢?

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种向往:一盏香茗,香木绕梁。花开花落,云摇影动。梧桐槲叶,胭脂水影。平凡的生活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你就像初出清晨睡卧叶尖的露珠,就像辉然徐升的朝阳,总会归于平淡清澈。这是一种远离了疲倦,内心轻松的生活。——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艾铭镝《不疲倦》

示例一:疲倦的我,在看到林和靖的那一刻释怀了。洒脱的他,放弃了功名利禄,流连于湖山之中,一生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虽不曾拥有荣华富贵,却能够超脱于世俗之外,秉人间正气。他的身心与大自然相融合,他用大自然的纯洁洗去了自已身上的浊秽,他的灵魂就如出水芙蓉一般,亭亭玉立,不蔓不枝,谓之飘逸,谓之清高,毫无疲倦之态,让人好生艳羡。

艳羡之余,我的思绪又迁移到那个为世人留下一片桃花源的陶渊明。他比林和靖更高一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此乃大隐之隐者也。虽身处于尘世,心中却不被世俗之事所打动,静观其变,心静如水,岿然不动。我相信,他从来都不会体验到疲倦的落寞。——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祖鑫瑶《心如止水莫奔劳》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