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开创亚洲文明美好未来,共绘人类文明美丽画卷

作者:未知

孟夏时节,草长莺飞。北京再次汇聚亚洲乃至世界的目光。5月15日,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共赴这场人文盛事。这也是在一个月内,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在2019年举办的第三场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亚洲各国将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契机,共同开创亚洲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两河流域种下的小麦,长江沿岸播撒的稻种,为农业文明揭开序幕;古中国创造负数,阿拉伯人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先民用数学建构生活的秩序;楔形文字写就的情诗,玄武岩上的《汉谟拉比法典》,竹简中的《论语》,成为泽被后世的思想力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的古老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亚洲有其三。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通过对拥有世界2/3的人口、1000多个民族的亚洲各国悠久灿烂、参差多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文化景观的精彩展现,生动诠释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的文明哲理。

而亚洲文明联展(艺术展)的序厅正中,一座孔子問道的青铜雕塑令人瞩目,仿若中国向世界学习的姿态。其中一件来自以色列的雕塑作品亦是引人注目:雕塑主体是两个面对面、席地而坐的人,除了目光对视,无数丝线还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寓意着平等的交流、多维的联系与深刻的交融。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对文明平等、文明之美的精彩阐释,对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恳切主张,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引发与会嘉宾强烈共鸣。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对世界各国数千年来密切联系的深深致敬。”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用“历史性”一词描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呼吁以对话交流的视角看待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抵制固步自封的倾向。

“通过回溯古老的历史旅程,并将它们用来连接我们的文化和信仰,我们一定会最终到达共同的起点,在那里,最古老的和最新的亚洲文明,终将因为人类共同性而汇集一堂。”菲律宾新闻部部长马丁·安达纳尔如此表示。

5月的北京街头,形似盛开牡丹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分外醒目。这朵“文明之花”用六个花瓣将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包罗,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颜色交织融合,瓣瓣互动、手手相牵,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也寓意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