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拒绝应援:“演技好不好,我自己负责”

作者:未知

什么是正确的追星方式?什么时候,胡歌能变成“胡歌们”?

2019年11月6日晚,胡歌粉丝后援会@古月哥欠观影团发文表示,将退还粉丝们为宣传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募集的84.85万人民币捐款,因为这样的行为违背了胡歌强调理智追星的初衷。随后,胡歌本人发文回应称,自己“对粉丝应援的态度一向是不认同、不支持的”。胡歌写道,“这部电影对他很重要,但自己有着对演员职业的敬畏,更有着对电影艺术的尊重,不希望用特殊的方式来制造盛世假象。”胡歌还对粉丝说,“胡椒对我的心意和感情是无法、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长远地、健康地走下去。我们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风骨。演技好不好,作品行不行,我自己负责,自己承担。赢要光彩,输不丢人。”

在“饭圈文化”不断蔓延、粉丝应援成为演艺界习惯操作的当下,胡歌的行为多少有点特立独行。很多演艺人士不仅默许粉丝应援,而且与应援粉丝积极互动,享受应援带来的好处。并且,随着应援经济渐成模式,出现了区别于传统的歌手、演员的职业化偶像。尽管这些偶像也参与演出和表演,但他们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演技,而仅仅是粉丝对其个人的欣赏。一些流量明星尽管演技备受质疑,却能频繁得到节目邀约,以其精心编织的“人设”成为娱乐圈的宠儿。胡歌拒绝应援,不仅割舍了相关利益,还大胆地批评了这一“非常规”现象,希望与只追求流量的市场风气“割席”。

胡歌是幸运的,年纪轻轻就凭借一部“仙剑奇侠传”被观众熟知;胡歌也是不幸的,事业刚腾飞,就遇到了一场差点丧命的车祸。不难看出他从车祸后演出的角色,一直在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演技。因为脸上的伤疤,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靠脸吃饭的小鲜肉,而如今他在电视剧里的一颦一笑,俨然已经成为具有胡歌式的招牌动作。胡歌主演的电视剧《伪装者》《琅琊榜》等都火了。他也先后獲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成为中青年男演员实力派代表人物。去年5月,胡歌主演、刁亦男执导的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定档12月6日在国内上演。但对于“国民偶像”这个光环,胡歌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这个光环挺可怕的,如果真有这个光环的话,希望它是在后面而不是在身前。”他认为,光环在后面可以照亮前进的道路,但如果在身前则会什么都看不到了。

而就在前不久的10月20日下午,胡歌现身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网上未成年人保护与生态治理论坛”,结合自身工作与现场嘉宾畅谈“什么是正确的追星方式”这一话题。胡歌表示,在追星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要获取的是明星扮演的角色或原型人物背后的能量和人性的温暖。他还表示,现在绝大多数的粉丝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追星,但是,互联网不仅仅只有明星,它还是一个拥有无限知识的海洋。胡歌建议年轻人善用互联网探索真理、了解世界。

11月7日,“胡歌不支持粉丝集资应援”的话题登上了热搜,网友们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很多人支持胡歌的做法,认为“这才是明星应该有的正确引导”。

●媒体评点:身在这个流量为王、粉丝至上的时代里,胡歌却对粉丝说“不”!胡歌的表态无疑在提醒流量演员们,不应迷失在粉丝应援的声势里。艺术作品,才是演员的生命,而不是漂亮脸蛋;艺术规律则必然意味着“演员对自己的演技负责”,精益求精,永远鞭策自己,而不是让所谓粉丝“应援兜底”。希望胡歌这种“靠演技不靠应援”的正确示范,不是非主流,而是应该成为演艺圈的常识,时时保有对演员这份职业的敬畏和坚守之心。(程振伟、席煊,红网)

◎话题拓展:对职业的敬畏,对艺术的尊重;温度和风骨;责任与担当;为自己负责;成熟的魅力;理智追星;让偶像和粉丝共同成长;建设良性的行业生态……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观察者网、环球网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