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愠之,德报之

作者:龚周凌峰

面对世界的拳打脚踢,自己遍体鳞伤,阿多拉斯坚信“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泰戈尔选择云“报之以歌”,是啊,假如生活虐待了你,千万不要心急,当你选择用以德报怨的姿态对待时,整个人便不同了。你也就达到了孔子所云的“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在我看来,对待任何虐待你的人与事,都应不愠之,而应以德报之。

不愠之,德报之,是以一种诚心正意对待惨淡经历。佛家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一种以善化怨的做法。在电影《芳华》里,主人公刘锋在片尾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手废了一只,和外头的人比不得啊,但与躺在坟墓里的战友比,我难道不幸运吗 ?”在战争的摧残与现实的玩弄下,刘锋,一个堪比雷锋的人,他选择了以德报怨,这体现的是一颗善良的心,这是发自内心的宽容啊,和他相比,面对惨淡人生,我们健全人难道还要抱怨,还要嗔怒吗?难道不应该以德报怨吗?

不愠之,德报之,你将收获无限尊敬。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人尽皆知,诸葛亮七擒七纵,终定南蛮,这何尝不是不愠之,德报之呢?按理说孟获早应被杀,但是不行,有违诸葛亮不愠之,德报之的原则,于是诸葛亮选择以诚意动人,他相信也许是在很短时间内南蛮归蜀,也许是在很长时间内南蛮归蜀,但最终南蛮必归蜀。诸葛亮不愠之,德报之,南蛮果然归蜀。孟获归蜀后,言必称诸葛,对诸葛亮尊敬之情溢于言表。相反,如果以怨报德,轻则失去别人的尊敬,重则丢掉身家性命。《晋灵公不君》一文中的晋灵公对于厨师的小错,便“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结果呢,晋灵公被杀于桃园。贵为君王,都要不愠之,德报之,否则招来大祸,何况芸芸众生呢?

不愠之,德报之,需要平心静气,并且反复思虑。如此,许多事情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面对怨,面对不如意的人与事,需要找一把椅子,坐下来,或是屏息几秒,调整自己的情绪让其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再细细思考自己是否受了很多不公。即使受了很多不公,世界的人与事很多,不能个个人件件事都去斤斤计较。你只需要多考虑下别人,多想想不计较有助于让明天的路走得更平坦,那么天堑也会成为通途了。

反观当今社会,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摩擦事件,许许多多的线下 “毒舌”。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不以为意,而是与他人积极调解矛盾,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热搜”,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线下毒舌”?总之,看淡一点,不愠之,德报之。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成为过去。”或许我们能从“不愠之”至“德报之”,从“要我报之以歌”到“我要报之以歌”。生活无常,我却充满阳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