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书房

作者:荆墨

  【适用话题】藏书阅读读万卷书

  書房蕴含着读书人的情致,是读书人的心灵家园。在书房里,他们或以文明志,或以文寄情,或以文自勉。而大师的书房,则能读出一种心境,一种文化的味道。

  鲁迅的书房十分整洁,由此可知他是一个严肃细致的人。20世纪20年代,他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诬陷为“学匪”。他认为这诨号有杀机和可死之道,“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之所在,因此,他把北京西三条胡同的书房,取名为“绿林书屋”,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他这个书房的藏书有一万多册,线装古籍占了很大比例,另外还有八十多部完整的丛书。鲁迅藏书的主渠道,一是他自己购买,二是托朋友购买。而这样的书房设置,也显示出了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处世风范。

  周作人在北京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明一暗。里面一间是周作人读书写作之处,偶尔也延客品茗,一尘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序。外面两间像是书库,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间,图书中西兼备。这么好的书房,周作人却很少向来客展示。他说:“自己的书房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他解释:“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并不难,只一看他读的书,至少便掂出一点斤两来了。”

  闻一多的书房,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而且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的办法,给成套的中文书装制蓝布面,用白粉笔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样的装备应该是很整齐可观的,但是主人要做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从书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的行列了,其结果是短榻上、地板上,唯一的一把木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把太师椅玲珑梆硬,可以入画,不宜坐人,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斋中最惹眼的一个点缀。

  季羡林的书房非常大,大小房间,加上过厅、厨房,还有封闭起来的阳台,大大小小,共有八个单元。册数没有人真正统计过,有六万多册。在北大教授中,“藏书状元”他是当之无愧的。在梵文和西文书籍中,他有些书堪称海内孤本。他非常欣赏鲁迅所说的“随便翻翻”,因为知识面越广,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

  在大师心中,书房所承载的,与其说是读书人的梦想,倒不如说是,在书房一角里,寄托了书房主人的生活状态的投射。现在,书房成了都市人重建精神的巢穴,在重返书房之路上,它让我们找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底。

  (冯国伟摘自《潮州日报》2017年12月8日)

  【素材分析】著书立说于大师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而拥有一间或数间别致的书屋是许多大师寓所应有的标配。徜徉其间,大师们找到自我,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根。大师们性情各异,书房也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拥有书房,不为附庸风雅,而是为了守住文人的清静与淡泊、自尊与独立。生活于当下的我们,也有必要在心底安设一间书房,以求远离浮躁与喧嚣,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速用名言】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2.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苏联作家高尔基

  (特约教师杨卫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