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博士科考历险记(连载)

内容简介

《茅博士科考历险记》是根据真实科考经历进行改编创作的儿童探险小说。书中讲述了茅博士、茅依依和胡小毛三人组成的科考小队的探险故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赵序茅老师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汪鑫老师强强联手,将专业的科普知识巧妙地融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帮助孩子拓展想象力、培养科学素养,让孩子边读故事,边学动植物知识。

书中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在阅读过程中,孩子可以跟随主人公一同探险,感受大自然的神秘魅力。

茅博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博士,身体结实,皮肤黝黑,眼神坚毅,知识丰富,做事果断。

茅依依

茅博士之女,性格文静,聪明好问,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胡小毛

保护区长大的孩子,性格倔强,十分勇敢。

第一章校园里的不速之客

盛夏时光,校园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操场边香樟树树影斑驳,似有似无的蝉鸣一声接着一声。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语文老师于老师给大家上课,同学们没有被恼人的蝉鸣声影响,都专心致志地听于老师讲《乌鸦喝水》的故事。茅依依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平时学习可认真了。她从小就对动物方面的故事特别感兴趣。这不,她正坐在那里,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听得可入神了。

于老师正讲着,突然,窗外香樟树上一团黑影一闪而过,连一直此起彼伏的蝉鸣也在这一瞬间戛然而止。很多同学尽管眼睛盯着老师,但是余光都瞧见了这团一闪即逝的黑影,又都不由自主地望向了窗外。

茅依依刚才也看见了,她也在想:那团黑影是什么?

于老师看见部分同学走神,赶紧说道:“估计是门卫大叔养的猫又爬到树上去抓蝉了,大家注意听讲。”

门卫大叔养的猫是浅黄色的,可是刚才那团在树上鬼鬼祟祟的是个黑影,那肯定不是猫。那团黑影到底是什么?茅依依正想着,放学铃声响了。

放学了,同学们一窝蜂地拥出了教室,只有茅依依还坐在那里纳闷儿,那团黑影肯定不是猫。她爸爸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博士,知识渊博,为人热心,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茅博士。因为平时耳濡目染,她对小动物的了解,还是要比其他同学多,可是刚才那团黑影一闪即逝,她自己也没看清楚。不如,趁放学到操场上的树林一探究竟吧。

下了教学楼,绕过篮球场,茅依依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很快就到了操场边上的树林——说是树林,其实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棵树,主要是供打篮球的同学休息时遮阳用的。茅依依将书包放在一边,来到树下,朝树上望着。第一棵树上,没有。第二棵树上,还是没有。茅依依把所有的树看了个遍,可就是没发现什么。

难道那个小动物已经跑了?可是这里除了这几棵树,四周都是平坦的开阔地,按照常理,这么短的时间,小动物应该还在树上。这时,只有用爸爸教她的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做了。

茅依依走到树下,故意咳嗽了几声。这时,树上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又好像不敢动。茅依依抬头一看,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从树叶的缝隙里露了出来,是一只小猴子!这只小猴子发觉有人,急忙将头缩了回去,在树叶的缝隙里露出惊恐的眼睛,身体似乎也在瑟瑟发抖。

奇怪了,学校里怎么会有猴子,难道是从附近动物园里面跑出来的?还是先看看这是一只什么猴子吧。茅依依记得早上出门的时候,在书包里放了一根香蕉,这下可要派上用场了!茅依依打开书包,拿出香蕉,还细心地剥了皮,放到了树底下,然后自己躲在一边。过了一会儿,小猴子才小心翼翼地下了树,拿起香蕉,又跳到了树上。这是一只稚嫩的小猕猴,照说像这么大的小猕猴,应该无忧无虑地待在森林里,待在温柔细致的猴妈妈身边。虽然小猕猴刚才的动作很敏捷,但是茅依依还是看到了,小猕猴身上有比较新的伤口。

茅依依觉得现在最好的处理方式是跑去告诉门卫大叔,让他联系动物园来救助小猕猴。这时候,其他同学都放学回家了,校园里有樟树叶子轻轻掉落到地上那种真切而细腻的声响,寂静伴随着夕阳的余晖,在某一瞬间彻底降临。

“喂,看门的,有没有看到一只猴子跑到学校?”一个粗犷的声音正在问门卫大叔,显得很没礼貌。

“没有,这里是学校,没有猴子。”这是门卫大叔的声音。

茅依依还没走到门卫室,就远远看到学校门口停着一辆越野车,两个大汉正站在学校门口询问门卫大叔。

奇怪,他们找小猕猴干什么?走近了,茅依依突然从越野车没关严的门缝里,看见了一个索套。

这,难道是捕捉猴子用的?茅依依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们是来抓小猕猴的!现在该怎么办?

得赶快回家告诉爸爸!

回到家里,茅依依迫不及待地将今天发生的事告诉了爸爸。

猕猴、受伤、坏人!一连串的问题让茅博士警觉起来。茅博士决定带着茅依依去学校寻找那只猕猴。他们来到学校时,天已经有些黑了,好在门卫大叔认识茅依依,在依依和他说明情况后,就给他们开了门。

走进学校远远望去,那一片树林更显得扑朔迷离。刚一到树林里,茅依依就开始准备呼唤小猕猴,茅博士急忙将手放在嘴边做了一个“嘘”的动作。

只见茅博士拿出口袋里的动物智脑输入程序后放在树底下,然后拉着茅依依退后。

这个动物智脑是专门给野外做动物科考的科研人员使用的,它可以通过动物的外形、毛发、叫声等分辨动物的物种、年龄、性别等,还可以模拟和翻译一些简单的动物叫声。

动物智脑闪烁了几下,就发出了几声温柔的叫声。过了一会儿,就看见树林中几个跳跃,一只小猕猴露出了小脑袋。茅依依刚想指给爸爸看,没想到那只小猕猴竟然直接从树上蹿下来朝爸爸扑了过来。

虽然是小猴,但还是把茅博士吓了一跳,而且小猕猴接下来的动作更让他不解。只见小猕猴将脑袋使劲儿往他怀里蹭,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声音。

职业素养让茅博士感觉到这只小猕猴非比寻常,他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这只小猕猴胸前有一块白斑。

他想起去年在四川研究猕猴的时候,观察过一个猴群,里面有一只名叫小白的小猕猴,他们相处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是这只猕猴。难怪它看到自己会这么亲热。

茅博士大概向茅依依解释了一下,然后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将小猕猴藏在随身的背包里,带回了家。

茅依依看到小猕猴被救很高兴。茅博士却一边给小猕猴上药,一边和她说:“猕猴属于大自然,我们得尽快将小猕猴放归属于它的地方。刚好我前几天接到了新的科考任务,不如趁这个机会再去一次四川,等过几天你期末考试完放暑假,顺便带你去感受一下大自然。”

接下来的几天,小猕猴一直待在茅依依的家里,除了复习准备考试,茅依依一有空闲时间,都会陪小猕猴。这几天,小猕猴的状态明显好了很多,爸爸除了教授依依一些猕猴方面的知识外,也让她做一些去自然保护区的准备。

这天,茅依依期末考试结束后回家,发现家里来了客人。推开爸爸的书房门一看,中科院科考队的司机师傅秦刚正坐在那里和爸爸聊天,爸爸对秦叔叔说着这次科考的路线等情况。秦刚和茅依依的妈妈同在中科院后勤部工作,所以之前多次来过茅依依家里,看到茅依依,就冲她微笑了一下,茅依依回了一个鬼脸,然后跑开了。

(未完待续)

博士有话说

猴子

猴是一个俗名,猴子和人一样,同属于生物学中的“灵长目”。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主要特点是四肢长并有明确分工,关节灵活且运用自如,拇指可与其他四指对握,双手具有一定的操作功能;双目和人类相似,长在头部前方,具有“双视”功能,能准确判断距离,还具有辨别色彩的能力;上下腭短,脑腔很大,大脑发达,智力较高。灵长意思是“众生之灵、众生之长”。

灵长类动物包括各种猴子、无尾的猿以及我们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