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修一颗________的心”素材运用指导

作者:程予东

【2018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请以“修一颗_____________的心”为题作文。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名师题解】

这是中空式半命题作文,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充题目。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压缩一下关键词就是修心。

何为修心?修心就是修养心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没有修心,何以立人?”“一颗”指的是一个人匹配一颗心,怎样的人匹配怎样的心。修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取向。外在世界纷繁冗杂,人很容易被外界因素诱惑从而浮躁焦虑、心怀杂念,而心之所想所念体现着对自我、外在人事物等的感受理解。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胜中包含选择、节制和坚守,最终都是为了内心充盈宁馨。修心是自我生命成长的需要,是灵魂的觉醒、道德的自觉。以此来观,教材中就有很多修心者,《猫》的作者郑振铎是自省忏悔的人;《老王》的作者杨绛先生是善良慈悲有反省精神的人;《饮酒》的作者陶渊明是寄情田园淡泊名利的素心人……選择一颗心的走向,在具体的人事物景上体现自己灵魂的觉察。

【推荐素材】

素材一:朱熹《训学斋规》有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口岂不到乎?”翻译过来就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素材点拨:朱熹告诉我们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为要紧。心不到,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心到就是做事要专注、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可以比对自己人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学堂心在游戏或其他方面。对于广大莘莘学子来说,修一颗专注的心是非常要紧的。其实不仅学习需要专注,做任何事都需要专注,专注就是匠心精神。由此延展开去,联系自我和生活,文章也能显出厚重来。

素材二: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话这样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素材点拨:这段话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自己。比如,现实生活中,名利物欲、唯分数论等对人的心性腐蚀严重。因为别人超越自己就辗转难寐,因为自己胜过别人就兴奋傲然,患得患失,身为形役。享受波峰、接受低谷,人生最要紧的成功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解,悦纳自我,淡定从容。写作的时候联系自己的贴身体验,由自己出发,关联先生感言,再回望自我,调整自己。

素材三:63岁的周润发与妻子陈荟莲结婚三十年膝下无子,决定身后将全数捐出50多亿家产做公益。媒体最近报道,陈荟莲如此回应舆论传言:已设立好慈善基金,“会百分之一百捐出”,“成立慈善基金的目的就是要帮助真的有需要的人。”

素材点拨:钱是周润发夫妇自己挣来的,他们可以捐,也可以不捐,可以捐多,也可以捐少。不捐肯定不会受人非议,但是捐却让人感动,因为是助力他人,更何况他们捐出了全部资产。这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这说明他们心中装着他人,为了别人,完全奉献了自己,这就是一种可敬的慈悲心。

【佳作示例】

修一颗慎独心

浙江省象山荔港学校 何紫琳

当我第一次遇到“慎独”这个词时,认为它代表的是孤僻,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然而无意中在《礼记·大学》中见到慎独发源:“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一定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即使无人察看,也要做正确的事情,让内心获得饱满的充实,这就是慎独的表现吧。不由得想起许衡的故事:出游时天气炎热,行人们纷纷摘路边的梨解渴,只有他不吃,别人问起缘由,他说不是自己的梨,不能吃。行人纷纷劝说,这棵梨树本来就没主人。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心有主”,这就是许衡的道德规范。尼采说:“强迫别人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许衡的选择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强迫,是他的道德自觉。所有的道德自觉背后都站着醒着的灵魂。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讲:“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这种崇高的道德法则不受外力胁迫,是灵魂的自觉选择。

窥镜自照,我有这样的自觉选择吗?我的灵魂醒了吗?邻家的豆角花且落且开,紫色的花瓣,像蝴蝶的翅膀,在秋风里舞姿蹁跹,欢天喜地的模样,让人禁不住想要撷取一些把弄。趁主人没有留意,摘了一把,赶紧离开。然而,那紫色的蝴蝶落在手掌间,不一会儿就蔫儿了,于是随意掷去,再也不理。邻里唏嘘的声音传来,我捂着嘴偷笑着,丝毫感受不到他心里的难过。不知道谁遗落了纸币,刚好被我遇到,揣着莫名的兴奋,俯下身来,装着系鞋带,然后将它据为己有,一天的心情都是高昂的。那个丢钱的人如何忧心忡忡我哪里会顾及呢?豌豆花到了我手里,我就是它的主人。纸币遇到我,我就是它的主人。其实我的心中只装着自己的利益,何尝有主啊!

真正的慎独者心中一定有“主”。他们表里如一,内心只听从道德的召唤,具有根植于心的修养,具有无需提醒的自觉和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我站在许衡的故事旁,一颗寒酸的心禁不住轻颤起来。歆羡着他的慎独精神,殊不知,他们哪一个不历经心灵的修行?

歆羡永远不能致远,梦里走路,醒来床上的浑噩不想再继续了。阮直说:“最伤自尊的事情莫过于灵魂中有了卑鄙,洗涤卑鄙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心灵慎独。”渴望心灵深处的宁馨,那就提醒自己从一件件小事改变,从每一次独立完成任务开始,从爱护每一件公物开始,从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始。

一个人匹配一颗心,怎样的人匹配怎样的心。立人先修慎独,修慎独心是自我的需要。一颗慎独心,就该遵守灵魂规则,在独处时坚守自己的节操,坚守自己的本心,洗涤自己的灵魂。

【教师点评】

不少同学看到这个题目会填入感恩、勇敢、专注、简单等关键词,但是何紫琳同学却选择了慎独一词,这就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她从最初的主观臆断入手,到后来逐步深入认知,并观照自我人生体验,收获了心灵的拔节。真诚面对自己的不堪,是需要勇气的,作者勇敢袒露自己的不足,体现了内心自我成长的需要。文章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大量运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哲人名言,素材积累丰厚,思路清晰有致,语言张弛有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