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之前的故事

作者:胡文捷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中的第一篇章。这一部小说记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在三岁和十岁之间的童年生活,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社会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童年》这本书里,高尔基曾以阿廖沙的口吻,这样总结过他的童年:“我把自己的童年看作是一个蜂巢,各种各样的普通百姓、庸碌之辈——他们像蜜蜂一样,把自己生活的知识与思考的蜜汁带给了我。他们尽其所能,慷慨大方地丰富着我的心灵。这种蜜汁往往是肮脏的、苦涩的,但是任何知识毕竟是蜜汁。”他的童年总是充斥着吵闹、咒骂、殴打,不断经历着死亡,拥有这样的童年,他并没有讳莫如深,后来列宁到高尔基的住所做客时,听说了高尔基的童年和少年往事时,大受震撼,不断鼓励高尔基把往事写出来,由此有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

三部曲的开端,是阿廖沙父亲的死亡,年幼的他还不懂得死亡的意义,可那种灰败的、绝望的气息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由此揭开的,便是阿廖沙充满坎坷的童年。在父亲死后,他随着母亲回到了外公外婆居住的地方,同时住在一起的还有他的两个舅舅家。亲人之间的争斗远比邻里之间的矛盾要更加可怕,“邻里间发生口角,他们互相进行报复的方法,不外乎是将对方的猫尾巴剁掉,把他们家的狗毒死、鸡打死”,可是亲人之间的互相伤害,有着更大的杀伤力。

外公家是做染坊的,阿廖沙在几个表兄弟的怂恿下弄坏了一块染布,结果被外公抽打得昏厥过去,外公也很后悔,会跟阿廖沙谈心,可接下来的日子里,挨打还是会不期而至。在阿廖沙的童年里,挨打似乎是最常见的一部分,他总是会在描述一件错事之后,轻描淡写地总结一下挨了怎样的一顿打。长辈打孩子,兄弟之间的反目争吵,舅舅因为分家的事情甚至集结别人来外公家一次次地闹事,这已经成了阿廖沙童年的常态。

常言道,童年产生的阴影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修补。见到外公殴打外婆,继父一脚把母亲踢到地上,我们不知道阿廖沙需要用多久的时间去治愈,可是在他黑暗的童年中,他总是能够看到有光的地方——他提到,生命中还有许多其他美好的人和事物。

他描述那些个冬天里,他看到“围墙木桩的顶端和为椋鸟搭建的鸟巢上拢起的雪堆,闪耀着银色的光芒”,他看到太阳快要落山时,“天空中会出现一条条燃烧的河流,当这些河流燃烧殆尽时,金光灿灿的红色灰烬,会洒落在花园天鹅绒般的大片绿茵上”……

除了这些美好的时刻,他身边的那些好人,也成为他的太阳,为他阴冷的童年带来光芒。在他的记忆中,外婆总是温柔的,哪怕是遭到了外公的辱骂和殴打,也是笑呵呵的,她积极、乐观,给阿廖沙讲着无数有趣的故事,也给他讲令人感怀的陈年旧事。他还遇到了许多好朋友,“小茨冈”和“好事情”是他的大朋友,他们有趣且善良,“小茨冈”教他挨打时不会痛的秘诀,“好事情”给他看有趣的化学实验,还有富家三兄弟这几个“小朋友”,他们因为老小落井事件而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兄弟。虽然他们都是阿廖沙生命中的短暂过客,他们或者惨死,或者孤独离开,可他们的存在都为阿廖沙点燃了生命中的火光,陪伴他一起走过那段阴暗的道路,而后道别。

也许,想要成为一个性格坚韧的人,就注定要经历多舛的命途。在阿廖沙的记忆中,着重描述的,总是那些深嵌在记忆中的伤害。他描写染坊里的火灾,绿色、蓝色和红色的火焰向院里和人们身上扑去,他看到蒸汽和浓烟形成了团团云雾,院子里弥漫着古怪的气味。他生活在外公家,总是不能拥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经过长时间耕耘之后开拓出来的一片小花园,也随着紧接而来的搬家而被毁。后来,他们住在一个屠宰场旁,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味,“浑浊的空气中有一层透明的血的薄雾”。

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若是成为一个顽劣的人,也是不会让人吃惊的。在外人看来,阿廖沙似乎长成了坏孩子,他和老师作对,在教室门上面放西瓜捉弄别人,和狐朋狗友们去偷东西。他身边的朋友们同样如此,为了不上学绞尽脑汁,或者把书包埋在雪里,或者走在路上把鞋子扔得东一只西一只,趁大人去捡的时候,趁机溜走。

可是,好孩子与坏孩子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呢?在当时的前苏联,一切都是浮躁的,生活贫困,人们对生活没有耐性,似乎很容易就会拔刀相向。在这样的环境里,阿廖沙向往着和善,喜欢有趣善良的朋友,保护着自己被欺负的母亲,哪怕和那些所谓的坏孩子在一起时,也是快乐的。他说:“在我看来,我们生活得并不算坏——我很喜欢这种流浪街头、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活是苦短的,在他短短的童年生涯中,便经历了父亲、小茨冈、彼得叔叔和亲弟弟的死亡,每个人都是他亲近的人,都以意外的方式突然离开。此外,他还经历着各种不幸,生活中满是冲突。读着那些文字,时常让人自问:这一切,是否对于仍是孩子的阿廖沙来说太过沉重?可是,正是这些苦难,铸就了阿廖沙的性格,一个人面对苦难的态度,体现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一般地说,生活贫困、乏味的俄罗斯人,喜欢拿痛苦来寻开心。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把痛苦当成儿戏,很少因不幸而感到羞愧。在漫长的生活中,痛苦是节日,火灾是乐趣,在毫无表情的脸面上,伤疤也是一种修饰……”

人们常说哭着吃过饭的人能够更加勇敢地走下去,而像阿廖沙这样可以把苦难当做笑谈的人,才会在他那不甚光明的童年之后,依旧充满熱情地走向真正成就他的人间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