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微影像·微思考

作者:未知

1.加拿大女孩阿尼娅在一所医院透析室做志愿者,发现病人每周都要做两次透析,不但费用昂贵,而且影响生活。她决定制作一台穷人用得起的、方便携带的透析机。从没有搞过发明的阿妮娅自己掏钱买了几个关键零件,然后从创建一个电路,再到制造一个气泡探测器……300多个小时后,发明成功了,成本约600美元,仅是市场上透析机的五十分之一。加拿大魁北克血液中心研究部主任路易说:“这项发明能拯救许多的生命。”

2.烈日暴晒、热蒸气烤,这样的工作环境在常人看来不可忍受。但负责短停飞机检查和维修的机务人员郑健却很平静地说,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一滴不起眼的油污,一抹细微的颜色异常,都有可能是飞行隐患。每天近十架飞机,每次数十项检查,每项检查都要确保安全。“每次飞机飞走了,心里反而更沉重了,签下的不仅是自己的名字,更是责任。”郑健说。

3.台湾有间行善面店,店主颜维勋,从小混帮派,长大出狱后,洗心革面做“待用面计划”:来吃面的人可以预付一碗面钱,让孤寡穷人来免费吃面。4年来,他已送出4万碗面。除此之外,他还曾接连28天开车环岛,送物资到102家慈善机构;到监狱演讲,鼓励犯人活出全新的自己……颜维勋说过两句话,很触动人心:“以前别人看到我,躲都来不及,哪还会想到和我拥抱。”“看到别人需要自己,是会上瘾的,我想我停不下来了。”

1.以《吉祥三宝》家喻户晓的蒙古族歌唱家布仁巴雅尔现在自称“手机摄影师”。他历时4个多月、行程上万公里,走过冰雪、沙地和泥泞,用手机拍下家乡呼伦贝尔近百位老人的音容笑貌,其中最长者已经115岁。在老人们的脸庞上,他看到了逐渐逝去的传統和信仰,也看到了时光留下的故事。他希望用这些照片引起社会各界对可能随老人的离去而消失的民族文化的重视。

2.“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周敦颐大概不会想到,文中爱莲的境界,会在千年之后被一位美国老人实现。72岁的Farzad是一名系统工程师,他业余时间喜欢摄影且只拍莲花。他用一部佳能傻瓜相机,拍了41年莲花,拍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境。他的作品获得了很多奖,可他大都拒绝了,“没有为什么,爱着,就去拍了。”2016年7月,老人突发急病去世。去世前一天,他还去拍了莲。一生一事,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

1.喝完功夫茶后,喝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好喝,觉得茶好,水也好;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觉得热烈也美,沉淀也美;爬山回家以后,洗个热水澡,觉得那水是从身体蒸发出来,觉得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有时欢乐与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时感到欢乐真好,欢乐时觉得哀愁有一种觉醒的滋味。觉醒的滋味随时都在,就像阳光每天都来。

2.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经问他:“老师,你学识渊博,知道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经常怀疑自己的答案呢?”芝诺回答:“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多。因此,我虽然知道的比你们多,但不知道的东西也比你们多。”

编辑/关晓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