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清晰条理明 彰显主题触心灵

作者:江红波

【技巧指津】

议论文写作,对很多高中生而言,总觉得无从落笔。看到规定的题目后,在整体把握上没有多少的头绪。其实,仔细考虑议论文体构思方法中的“起承转合”,掌握其规律,细化每一个方面,自然信心满满,下笔千言。

“起承轉合”看似议论文写作的一个规则,其实对高中生而言,是一个特有的模式,对写作而言,有着极好的帮助。

起,是起笔、起势,是确定材料的审题立意,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总结出观点、立意,或是紧扣相关材料中带有暗示性和关键性语句,来确定文章的主旨。

承,是承接,是对材料的分析。高中生对材料进行个性化的分析之后,找到适合自己能表达的角度。一则材料,有着很多切入点,有着表面立意、深层立意和创新立意,能够懂得找到最佳的立意,有的放矢,才是更好。

转,是转入,开始正文的论述。为了更好地阐述话题,在写作中,要用到引证法、例证法等。

合,是聚合,是照应主题,呼应全文。文章的最后,要做到点题,使前后呼应,彰显中心。

【片段一】

看崇山峻岭、清溪激流,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却能用心感受山的巍峨、水的灵动;看万花红遍,绿阴环绕,即便你不懂花的种类、树的生长,你却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树的奉献。由此可见,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就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灵魂。自然,近在咫尺。(首段是“起”,以对偶的句式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生动流畅的语句,带给人美好的享受,在诗意中感受主旨。)

身临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升华。(此处是“承”,紧随文章的中心论点,开始结合到人的精神,进行阐述。)苏轼被贬黄州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浑壮阔使他认识到人生短暂,才会令他拥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嵇康喜爱竹林中悠闲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高秀丽,使他拥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我认为,我们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华,能使我们的涵养进一步提升,使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而这一切,难道是懂得万物表面的原理就能比得上的吗?(苏轼、嵇康的事例属于“转”,借助具体的事例转到分析论证,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风的灵动,触摸水的温润,你便会莞尔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会发现,自然就在身边。

评点:文章论述“自然”与人的关系,文末的“用心感受自然,你会发现,自然就在身边”呼应前文,起到了很好的“合”。

【片段二】

唐传奇当中,有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惊叹古人想的奇,想的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叹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志向。不由得想,能够作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那神异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辉,即可生出一万个月亮,想没想过,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

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种心情。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女孩儿被掩埋在废墟下达数日之久,在那难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着歌,开始是高声唱,后来是低声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终于幸存下来。她不就是那个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人吗?

人的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理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的阴霾。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让我们揣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

评点:文章首段“起”,围绕“月亮”展开论述。第三段由冰冷的卫星想到“可生出一万个月亮”是“承”,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分析。第五段是“转”,从创造月亮,转到对心情的描述,以唐山大地震被埋女孩儿在废墟下求生为例,强调“创造”的重要性。文末是“合”,切合文意来升华主题,呼应全文。

【片段三】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作家要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不都该如此吗?

几个殊异的几何图形放置在一起,若要选出不同于其他的一个,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面对一个玫瑰园,有人说这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漂亮的花。面对下雨,诗人说它滋养诗情,农民说它灌溉田苗,行人嫌它妨碍前行……

尊重个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舞蹈家雅克·唐·安布瓦兹建立起了致力于推广舞蹈教育的全美舞蹈协会,他曾用“即兴发挥”来描述舞蹈教育的核心思想,而这又可以被分解为“尊重规则”和“尊重个性”。“尊重个性”重在强调要发挥个体的创造力,自信地、不拘一格地去创造。我想,如果这种思想能一以贯之,应用在社会中,一定会给世界带来新的气象。

请容纳生命的个性。(合)

评点:首段由生命的个性,言及个人、国家,是“起”;然后从人到玫瑰,到不同人对“雨”的感受,是“承”;借助人物事例来分析阐述,是“转”;文末再提及“生命的个性”,是“合”。

议论文中的“起承转合”,也就是能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切合材料提出中心,然后借助事件材料来论证。在洞悉了解“起承转合”的内涵之后,相信大家都能在议论文写作上,树立信心、从容面对,写出满意的文章。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