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

作者:赵梓雯

在我童年记忆中,小时候坐过他开的车。长长的车厢,我坐前边,离他最近。那时候的我,矮矮的,腿不着地,索性一前一后摇晃着,挺自豪。那时,我对他“公交车司机”的身份没什么感觉。

他总是早早就不在家。我每次醒来都看,客厅亮着灯,爸爸在收拾东西,准备上班。每当这时,我就强忍着困意,想过了这一会儿再踏实睡去,耳中仔细搜寻爸爸发出的声响;我知道,那灯亮不过五分钟,灯一灭,又回到黑乎乎的样子。

初中时候,假期我常去的图书馆就在他途经的站点。那是个冬天,黑,冷。我坐在车厢后边,看着窗外景色。昏黄的路灯下,草木也特别。这陪伴爸爸一天又一天的植物,看它们一眼,就好像把我的灵魂注入给它们了。

我升入理想的高中,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很多事,很多人,我从未见过。有时我想,这事竟然还可以这样。在同学们谈天说地的时候,我不愿跟同学们说家住在哪里,因为我不确定有没有人感兴趣。那个小地方,我曾以为就是整个世界。有一次,同学们无意中聊到父母的职业,我说我爸爸是公交车司机。气氛沉寂了几秒,同学的眼神中透出些许失望。我想,不会再有下一次,她们不会问,我也不会说。

学校很远,但我开玩笑似的对爸爸说,不住宿也挺好,站在公交车上就能写完数学作业。有一天他发信息给我,说能住宿了。我想他一定找过住宿部主任,说了我家到学校的不方便。爸爸说,住宿部的老师跟他聊了很多,肺腑之言令他感动。那些话一定是关于我的。他用行动告诉我:“别人有的,我也可以有”。

我对“游学”二字很敏感,可是爸爸下决心用一笔对我们而言不算小的费用避免了我再一次格格不入。那趟游学虽然没有让我跟同学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但我学到的东西终身受益。“别人有的,我也可以有”,我對这话有了新的理解。

他是一家之主,所承担的比我能感受到的多得多。能多加一个班,多挣一份钱,就绝不放过。他的颈椎不太好,手有些静脉曲张。每天,每月,每年;乘客,驾驶,路况,他从未出过问题,也不能出问题。

我出行就乘公交。公交车给我一种亲切感,安全感。我渐渐长大,由原来不愿听他讲工作变为愿意去了解他的工作。我懂了,这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爱我,影响着我,同时他有自己的责任。

(编辑:于智博)

评点:程 翔

看了此文,我很感动,有点痛楚。学生的第一稿并不理想,但表现出难得的“懂事”,这种“懂事”非常可贵!于是作者重写,二稿便压缩很多。文章写得很含蓄,也很动人。高中生写老题目,应该用新眼光、新视角,写出新内容、新情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