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

作者:万安

所谓跨界,指的是突破原有行业惯例和常规,通过嫁接其他行业的理念和技术,从而实现创新和突破的行为。如今,“跨界”已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以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新锐的眼光,引领时代的新潮。《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个人来说,顺应时势,主动改变,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对企业来说,在某个领域很难进一步提升时,不妨采用跨界思维。转换思维,也许会别有一番天地。

【人物素材】

梁凤仪:财经作家再转型

梁凤仪是著名财经小说作家,也是驰骋香港商界的女企业家,如今在香港舞台剧《挚爱》中,年已70岁的梁凤仪不仅担任编剧,还担当女主角。

观众惊讶于梁凤仪在舞台上表演的张力和层次,她充满感染力的舞台表现多次赢得了观众的掌声。梁凤仪表示,每个人的挚爱有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只有挚爱才能给你力量去克服困难。她还引用《挚爱》中的一句台词来说明自己的人生观:“人生当中,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的挑战。我从来都没有希望过我可以幸免于难,我只希望我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素材解读

1.勇于跨界,自我超越。梁凤仪是著名财经小说作家,又在商界驰骋,最近又转战戏剧舞台,这种不愿安于现状,勇于自我超越的精神,是强大生命力的表现。不得不说,她将生命展现得如夏花般灿烂。人生百年,生命短暂,但是只要敢于跨界,勇于自我突破,我们就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2.敢于实践,丰富人生。梁凤仪在小说界、商界都颇有成就,饰演《挚爱》的女主角也很成功。没有谁天生就能干什么,也没有谁天生就不能干什么,实践创造世界,也创造自我。敢于实践,勇于尝试,就能不断拓宽自己的人生,丰富生命的内涵。

3.善于挑战,永远年轻。70岁正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梁凤仪却登台饰演女主角,此举令人感动。人生要善于挑战,每次挑战都是一次向自己和他人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挑战让生命充满乐趣,克服困难让生命充满意义。无关年龄,只要勇于挑战,任何时刻都是年轻的状态。

适用主题:跨界;转型;实践;挑战……

金庸:大侠原有两支笔

香港评论界称金庸“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2014年,90岁的金庸在大陆出版了一本旧作集结的新书《明窗小札1963》,里面收录的就是他以“徐慧之”为笔名发表的时评文章。金庸说,自己一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小说“只是一种副业”。1948年,作为《大公报》记者,金庸从上海奔赴香港,当时的上海远比香港发达,但是金庸说:“我很喜欢冒险,过一点新奇的生活。”离开《大公报》后,他和友人创办《明报》,专门开设了《明窗小札》专栏,以國际政局分析和时评为主。这个专栏从1962年12月开始,直至1968年10月,几乎每天一篇。在《明报》上,金庸每天都要扮演4个不同的角色:撰写社评,完成每天连载的武侠小说,撰写《明窗小札》的专栏文章,发表连载的翻译文章。

素材解读

1.善于跨界,做大人生。金庸是新闻工作者,可他也写武侠小说,而且把小说写得十分出色。人不能自我满足,而应该不断自我加压,善于跨界,在更多的领域里做更多的事情,做好更多的事情,把自己的人生做大,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2.勇于挑战,自我突破。当时的上海远比香港发达,但金庸还是高兴地从上海奔赴香港。金庸说自己喜欢冒险,过一点新奇的生活,其实体现了一种挑战精神。按部就班,驾轻就熟,是安稳的,也常常是平庸的;敢于挑战,才能自我突破,超越平庸。跳出舒适圈,人才会更好地成长。

3.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激扬文字。金庸“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他以小说构建的江湖实在太强大了,以至于真实世界里的“江湖论剑”反倒被忽略。这就像毛泽东所说的一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那正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气魄。

适用话题:挑战;突破;情怀……

【热点素材】

纪录片跨界获好评

腾讯视频上线的综艺节目《奇遇人生》以浓郁的人文气质和质朴的纪实风格得到观众好评。与一般户外真人秀不同,该节目采用“纪录片+综艺”深度结合的形式拍摄,全程无台本,根据嘉宾的过往经历为其定制独特的人生探索之旅,以途中各种无法预料的事件激发明星的真实表现和真情实感。这种纪录片与真人秀的跨界融合,引发业界关注。

素材解读

1.善于跨界,追求时尚。“纪录片+综艺”深度结合的形式拍摄,不同的风格形式的节目混搭,从而碰撞出“火花”,这便是跨界纪录片的精髓。在这里,“跨界”代表了一种交融的时尚新风尚,新力量。

2.注重品质,健康发展。机遇之下,行业应自律,无论什么形式的纪录片,保持品质都是制作人需要恪守的重要准则,要警惕一味追求点击量导致内容庸俗而无意义的不良倾向,如此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适用主题:跨界;转变思维;品质……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某知名游戏主播,曾是省高考状元,读完清华本科、北大研究生后,放弃所学的建筑专业,投入自己喜爱的网络游戏行业。目前她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超过100万的关注,微博上也有超过90万的粉丝。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的文章加以阐明。

【例文】

跨界理应守高贵

□一考生

当年的高考状元,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的高材生,北京大学建筑专业的研究生,名副其实的学霸,最终成为网络游戏直播者,坐拥百万粉丝。喜耶?忧耶?对于这位同学的选择,我只能说,又一个“网红”而已。

有人说,成功人士跨界屡见不鲜,言下之意,这位建筑专业的研究生跨界当游戏主播也无可非议。其实,问题不在跨界本身,而在于为什么跨界,跨界做什么。鲁迅从医学界跨到文学界,是因为他认识到麻木的国民即使拥有再强健的体魄,也只配做看客,他的跨界是为了用文学救治愚弱国民的灵魂。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在70高龄的时候,饰演舞台剧《挚爱》的女主角,她的跨界是为了展现生命的张力和创造力。而这位研究生的跨界不过是为了当网红而已,与鲁迅、梁凤仪们的跨界不可同日而语。

20多年来,网红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起初他们靠个人才华或言行博得网民关注,后来借助社交媒体成为微博名人,到今天则依托团队运营,具有强大的吸金能力。网红始终与“名”和“利”结合在一起,“名利”是网红的价值核心,这也正是人们趋之若鹜争当网红的根本原因。诚然,网红并非都是低俗之人,但是必须看到,大批网红都是以求别人的赞美和体验名人的感觉为荣,且把无聊当事业。

对于一个读了8年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走工程师、专家、学者的道路,她会有一个确定的人生轨迹,也许在自己的专业里干一辈子都不会获得如今这么多粉丝的关注和财富。但是,甘于淡泊,不求闻达,却正是无数先贤信守的传统美德。放弃对人文的坚守,迎合世俗的需求,把探求知识的目光转向名利,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人生应当有追求,我们厌弃平庸。但是,人生的追求仅仅在于粉丝的喝彩和奖赏?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控制着,为庸俗的大妈卖唱,无论获得多少掌声和彩头,也不能让你高贵起来。人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更不能视平庸为高贵。据报道,北京有八成小学生想当网红,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研究生都如此迷恋网红,我们又怎能指望小学生独具慧眼,洞察网红的真身呢?研究生当网红,浪费教育资源,辜负人民的重托,这暂且不谈。为网红泛滥推波助澜,颠覆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才是最可怕的。

网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无意剿灭网红,实际上谁也剿灭不了它。跨不跨界是个人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干涉,但是从社会良知来说,为了社会文明和谐的发展,我们必须说一声:跨界有自由,高贵不可丢!

评点:文章先简述材料,引出“网红”的话题;然后针对成功人士跨界屡见不鲜的观点,议论建筑专业研究生跨界当网红与鲁迅、梁凤仪等人的跨界不可同日而语;再叙述网红的发展史,分析网红队伍的状况,阐述网红的实质;接着分析材料中的高才生放弃专业当网红的行为,指出其放弃人文坚守,视平庸为高贵的实质和“为网红泛滥推波助澜,颠覆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危害;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全文中心明确,论述集中,层次清晰,说理辩证,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