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明辨是非”素材运用指导

作者:李凤成

【专时专练】

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儿子爆损了一通:“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

根据以上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名师解读】

该试题的题面材料改编自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戏剧《巴巴拉上校》中的一个片段。片段的聚焦点明确,即儿子的“明辨是非”。“明辨是非”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能力或者思想素养,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该道试题立意高下的区分点也在这里,如果一味肯定,立意显然是庸常的。本道试题大体涉及的话题有兴趣、认识、能力、道德、修养、立世、人生、教育等,立意空间宽裕。

立意角度一:认识和能力。这个角度属于常规立意,人们在世间立世,只有明辨是非才能“行得正,站得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生是平凡的,他们成为不了远近闻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他们能够且必须把握在手里的,便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声音的一部分,人们的是非观汇合起来,必然会影响着社会的价值取向、风气指标。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可以选择前人有关明辨是非的语录,如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1984》中的语句:“石头会向下落地,地球是圆的,二加二等于四,必须捍卫这些简单而正确的事情,这是真理,生活确实在每况愈下。”或选取古今中外有关明辨是非的事例,如苏格拉底被冠以“引进新神、毒害青年”的罪名,被不明是非的雅典公民大会判决服毒自杀等。

立意角度二:成长与教育。材料中老人因儿子在科学、文艺、法律等方面一无所长而气愤不已,儿子据理说明自己能够明辨是非却遭父亲鄙夷。这是教育中的一个典型场景。父母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但很多父母往往忽视了子女的德行教育,目光狭隘,这样的教育方式最终会毁了子女的一生。伟人们的成长历程告诉世人:真正的伟人之美在于灵魂。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言论的如爱因斯坦的“教育是当一个人把公式单词全部遗忘掉后脑海里的所存”,王菲对女儿窦靖童的提醒“你可以不乖,但不可以学坏”等。事实类素材如晚清名臣曾国藩,小时候整晚背诵《岳阳楼记》却还是背不下来,且他家祖上十几代连考五百人都出不来一个官员,但曾国藩品德敦厚,一直努力,最终大器晚成。再如复旦学生毒杀舍友,北大才子弑母等反面事例。

立意角度三:兴趣与认识。老爷子的“兴趣”是具体而实在的,可以成为未来职业或人生寄托的方向;儿子的“兴趣”并非不切实际,体现出对是非价值的追求。换一个角度来看,老爷子看上去视角比较绝对,但也并非完全错误,具体的兴趣可能成为“明辨是非”的基础;儿子虽然志向高远,却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没有具体的“长处”,“明辨是非”或许只是空中楼阁,纯属自我标榜。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的立意具有辩证性。关于兴趣的辩证性名言,如作家张洁的语句:“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再如关于明辨是非的作家王小波的语句:“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关于兴趣与明辨是非辩证关系的事例,如相声团体德云社的诸多表演中融入低俗的内容而受到央视等媒体的批评。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增广贤文》)

素材点拨:这句名言意蕴颇深,具有辩证意味。俗话说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事对此人有利,却可能会伤害另一个人。再者,如果一个人热衷于议论是非,说明这个人本身就有问题。要知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境,冷暖自知。一个旁观者如果横加议论,乱下判斷,那么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是是非的漩涡。

推荐素材二: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上中学时就坚信科技能够改变人的世界,因此努力学习技术,大学毕业后在武汉的科技街上独立奋斗,却一事无成,其他人都觉得他应该放弃,但他始终坚信自己,在加入金山后他的人生得以起步。2011年7月,年过不惑的他创立了小米科技,经过不懈的努力研制,小米一经上市便赢得了众多赞誉,雷军也因此成为了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素材点拨:这段名人素材可以用来作为肯定明辨是非的论证事例。在明辨是非这件事上,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态度都是错误的。一个人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当然,他人的意见并非都是正确的,有时,也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确的,并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推荐素材三:晋中行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者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韩非子》)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寓言材料,可以用来阐述立世和修养。中行文子意识到那位小官是墙头草,于是勇敢地丢下昔日的交情,选择继续前行。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那位小官截获了中行文子的二辆马车,献给了他的国君),中行文子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性,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想见,如果中行文子对那位小官还恋恋不舍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他国的俘虏。

推荐素材四:日前,武汉大学清退了92名外国留学生,理由是这些学生或学业不合格或违反校规,此事引发了诸多媒体的热议。在湖北大学留学,攻读现代文学博士学位,参加过《非诚勿扰》的乌克兰姑娘乔丽娅因为学业亮红灯,被湖北大学清退,失去了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

素材点拨:这是两则新闻热点材料,涉及学术诚信,有着可以深挖的丰富内涵。以往我国少有清退留学生的新闻见报,毕竟这是“丢人现眼的事”,但胡乱包庇显然是自欺欺人之举。现在武汉大学和湖北大学的大胆做法充分体现了两所高校从严治学的决心,是明辨是非之举。

【素材演练】

不必自诩“会明辨是非”

许 浒

作家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一书的序言里评价萧伯纳的戏剧《巴巴拉上校》中的一场戏时说道:“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明辨是非是难的。”作家的看法是恳切的。韩愈在《师说》中讲得精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即使贤明如孔子也会被孩童“日头远近”的问题难住。

既然明辨是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就该慎言慎行,切不可怀着“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对人与事指手划脚。还记得去年重庆万州的“大巴坠江事件”吗?由于事故发生时大巴撞上了对向的一辆轿车,当天就有几家新聞媒体发布消息称女车主逆行导致事故发生。在某位网友将女车主穿粗高跟鞋坐在大桥的马路牙上的照片发布到某一社交平台上后舆情更是激昂,网友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女车主,对女车主施以人肉搜索、人身攻击。不久,救援队成功打捞出公交车的残骸,技术人员对其中的黑匣子数据进行还原,弄清了此次事故的真正原因——大巴上的一名女乘客和司机激烈争执导致车辆完全失控,大巴在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坠入江中。这个结论意味着,处于舆论中心的女车主是冤枉的。整件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有关新闻媒体将事物的表象报道成事故成因,而该行为不管是出于吸引公众焦点的动机,还是由于未核实消息来源的草率,都是失职和失守的,也是混淆是非的。这样的“明辨是非”是可怕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社会实在是有太多会“明辨是非”的人了:地铁上某个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周围的人便纷纷指责他不懂得尊老爱幼,继而批判这个年轻人的品格,实际上这个年轻人是因为连续加班太过疲惫,只是想坐下来稍微休息罢了。人们应该清楚,一些事情发生时,人会因为情况的突发而导致呆滞无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当我们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下所谓的是非定论时,是不是应该先停一会儿,设身处地去感受、去思考?

众生不易,现实的世界不缺少批评家,不缺少所谓懂得明辨是非的人,真正缺少的是一颗充满温情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教师评点】文章由王小波评述萧伯纳的一个戏剧片段导入,而且这个片段正是题面材料的出处,导入自然,入题快。首段的末尾以韩愈的名言、孔子的事例证明明辨是非的困难,进而引出主体段对明辨是非的个性阐述。第三段在前面阐述的基础上联系现实,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易于激发读者思考。收束部分对前文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干脆利落、水到渠成。文章不足之处是第二段的叙述还不够简洁。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