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我与录取通知书的那些故事

作者:未知

尹韵公:从地质队走出来的高考状元

曾任中国社科院新闻所所长,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尹韵公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8级校友,也是人大新闻系第一位从本科读到博士的学生。他参加了1977年第一次高考,虽取得高分,但因“不服从调剂”等因素未被录取。他坚定地参加了第二年高考,获得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尹韵公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准备第二年高考的。当时他被分配到大凉山的四川省地质局403地质队工作,当地交通不便,每周只有一辆装着报纸杂志的车从外面进来,“新闻到手中已成明日黄花”。

张永录: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

1977年11月,张永录穿着军装走进考场,与全国570万考生一起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1972年,初中还未毕业的张永录就到了二连浩特边防部队服役,成為一名战士。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唤醒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梦。1978年3月,张永录接到了呼和浩特师专的录取通知书。“当年的那份录取通知书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早于同期本科生就业,顺应了国家对人才渴求的大势,加上自身的条件和努力,许多英才就此起飞。可以说,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翟明书:走进清华的00后

2018年7月,毕业于成都七中的翟明书接到了快递电话——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正在和同学聚会,本想第二天去取。最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还是当晚10点去了。”到了收发室后,翟明书才发现自己没携带任何有效证件,只好跟保安口头核对了身份信息。“本以为领不到了。结果保安大叔说,‘虽然你没有证件,但看起来像是考上清华的孩子’,于是破例把通知书给我了。”站在路边,翟明书忍不住当场打开了快件。在翟明书入学的这一年,清华大学首次采用与3D打印的立体纸模相结合的录取通知书,寄托了对“00后”大学生的祝福与期盼。“我反复地合起、打开录取通知书,研究那个二校门模型是怎么从二维转化到三维的,小巧的纸片里隐藏着精巧的机关。我感觉它就是清华给我们的第一个考题,让我们探索其中的奥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