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自习街:为了改变命运,印度人连晚自习都要开挂

作者:未知

如果你在学校学习,那么有教室、图书馆和自习室;如果你不在学校,那么很多地方还有自习咖啡馆。但是“自习街”你肯定沒听说过。

在印度孟买就有这么一条街,Abhyas Galli,当地土话里的“学习巷”。每当夜幕降临,天气凉爽之后,各路年轻人就跑到这条街上来,在路灯下面铺个报纸,或者坐在椅子上开始自习。有独自过来的,也有三五成群的。虽然没有正经桌子,但是大家的学习热情还是非常高涨的。

因为在人口密度巨大的孟买,很多人生活在狭小吵闹的居民楼里(想象一下80年代的筒子楼,可能比那个还糟糕),没有空间学习,楼里的声音也太吵。来学习的都是贫民家庭出身的高中生,也有结伴来学习的大学生,或者为了准备各类资格考试的人等。毕竟这里一天24小时开放,随便刷夜,特别是会计、工程考试前夕,一地难求。

Abhyas Galli 这条街作为“自习街”已经有80多年历史。不过在孟买,这样的学习街还有不少,有的经由市政维护过,比如加装照明设施、充电设施等,会有警察巡逻保障安全,有的还有简单的桌椅,有的就是一般的街头空地。

在这里人们也约定俗成了基本的规范,例如不准大声讲话、不准打电话、手机静音等,实际上环境相当好。可能很多人也会为了氛围过来学习吧。

近几年这条街还有许多彩色的涂鸦,上面是一些鼓励人们学习、努力的正能量的话。

印度人民其实也是非常爱学习的,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当工程师之类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不过这条自习街上鲜少见到女性……在印度的确是没办法的事情,贫民出身的女性这样看来简直是更难翻身了。

(摘自新浪微博“李子李子短信”)

【素材任意门·西安的千年古街“学习巷”】西域各部族军队曾协助汾阳王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广德年间(763年),郭子仪从甘肃泾川返归长安之时,有西域各部将官等200余人随从班师回京,被安置于唐皇城内礼部衙署所处坊内,同时还为其重修了长安“西大寺”(现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他们在长安居住生活期间,学习唐朝的一切法令、制度和汉儒文化礼仪,也为中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流奠定了基础,所以该坊被称为“学习巷”沿袭至今。宋代宫廷画师、艺术大家米芾在此留下墨宝。明代郑和奉旨准备下西洋,虽然使团人数达两万之众,但缺少精通阿拉伯语和锡兰语的翻译。于是,郑和便专程来到此求贤选才。经过认真考核挑选,他选中了西大寺的掌教哈三焉,遂任命为西洋使团的“总翻译”。哈三焉聪慧稳重,不负“郑”望,在出使西洋途中,为郑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顺利完成外交使命。

【适用话题】学习;上进;自觉拼搏;积极进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