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密码探索者刘建康:让亿万中国人吃鱼不再难

作者:未知

  精英履历

  刘建康(1917年9月1日—2017年11月6日),江苏吴江人。中国淡水生态学奠基人、鱼类实验生物学主要开创者,中科院院士,曾担任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所长。2017年11月6日晚上,刚过完百岁生日两个月的刘建康在武汉离世。刘建康院士曾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鳝鱼的雌雄同体和性反转现象,打开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之门。他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淡水鱼类生态学专著《长江鱼类》,他关于淡水生态学的学术思想,是我国淡水生态学领域的主要科研方向。

  精英事迹1揭秘鳝鱼“雌雄同体”

  1941年,刘建康在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工作。当时生活十分困难,大伙为了改善伙食,晚上打着火把到农田中去捉鳝鱼。刘建康想:如果鳝鱼可以人工养殖,大家就可以吃到更多了。于是,他挖了一个鱼池,并从市场上买来一批大鳝鱼投进池中。养了一年,池中的鳝鱼并没有生殖;第二年,情况仍然如此。他将这些鳝鱼杀掉一看,发现全为雄性。他又从市场上买了数百条小鳝鱼,宰杀后发现:小鳝鱼全是雌的。这个发现让他大为震惊。就这样,他对鳝鱼从卵巢到精巢的变化过程做了细致研究,在1944年发表了论文《鳝鱼的始原雌雄同体现象》,指出黄鳝幼年时期36厘米以下的全都是雌性,体长38厘米以上的是雄性,36厘米至38厘米之间的,同时具有两性生殖腺。论文结论是,黄鳝小时候是雌性,产卵后转变成雄性,而且一旦变成雄性之后,不再可逆。这篇论文引起了国际动物学界高度关注。1947年7月5日,英国皇家学会波洛博士在《Nature》上写了一篇专题评论。开头便说:“刘建康打开了一扇新颖的研究领域之门。”这一评价对时年30岁的刘建康是极大的鼓舞。

  【素材适用话题】钻研精神;好奇心;關注生活细节

  精英事迹2让亿万中国人吃鱼不再难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上出现了“鱼米之乡没有鱼吃”的现象,即使在武汉,鱼的供应也十分紧张。1972年,刘建康主持开展东湖渔业增产和稳产高产实验。之后,东湖鱼产量连续7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递增。东湖的实践,开创了我国大中型水面养鱼的先例,使亿万中国人吃鱼不再难。同时,刘建康还成功进行了草鱼和鲢鱼的人工授精和孵化,为日后我国“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打下基础。

  【素材适用话题】开拓;奉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