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华丽转身”

对于我和弟弟之间的纠纷,妈妈惯有的态度是自己的事自己处理,这看似公平的态度一度让我很难过。

有一次,妈妈买了两袋意大利面包,我和弟弟一人一袋。弟弟贪吃,拿到面包后就跑到一边吃起来。我正忙着写作业,便把面包放在桌兜里。弟弟这个小吃货一会儿工夫就把面包吃完了,大概是面包太好吃了,他吃完自己的面包,又意犹未尽地跑到妈妈跟前,舔着嘴唇说:“妈妈,我还想吃!”

“只有两包,想吃跟姐姐要去。”妈妈轻描淡写地说着。

弟弟倒是不含糊,径直跑到书桌边,拽着我的衣角央求:“姐姐,我还要吃面包。”我很不高兴,要知道,我也喜欢吃面包。给他吧,我就没有了;不给吧,好像会落个不懂事的恶名。我对妈妈的做法不以为然,为什么要让我来做这个决定?这不是让我为难吗?思考片刻之后,我使了个缓兵之计:“这是姐姐的,等会儿姐姐分给你一块好不好?”

“不,我现在就要吃!”弟弟死缠烂打。“你要这样,我就不给你了。”我说道。没想到弟弟竟使出了他的终极大招——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败下阵来。

面对这种情况,妈妈通常是置身事外,当个看客。可是这一次,原本背对着我们的妈妈却转过身来,眉头紧锁。我心里咯噔一下,莫非妈妈又要训斥我,说我不懂事?随即,一股委屈涌上心头。我倒不是心疼那块面包,而是忽然觉得妈妈是不是太偏袒弟弟了。难道我不是她的孩子吗?我从桌兜里拿出面包,一下子塞给弟弟,没好气地说:“给给给,就知道哭!”妈妈走过来,一把从弟弟手里夺过面包,放在我桌上,然后把弟弟拉到一边说:“一个男孩子,靠着哭向别人索要东西,不丢人吗?”说完,拉着弟弟到他的卧室去了。

那一刻,我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我知道,妈妈不想再让我受委屈,她爱弟弟,同样也爱我。妈妈不再“置身事外”,这个“华丽转身”让我倍感温暖。我拿起面包,快速向弟弟的卧室走去……

指导老师 张 闽

名师点评

本文心理描写细腻,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细腻的心理活动。小作者抓住生活中一件普通小事,叙述了弟弟的胡闹和我心中的委屈,而妈妈的“转身”,使“我”扫除了心中的阴霾,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