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定标题,揣摩顺序
例:(2018年江苏常州卷)
___________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1.这是借用东晋_______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_______。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解析】这首诗主要从文学常识、拟定标题和揣摩顺序三个方面来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第1题的第一空直接填写作者;第二空根据题干中“借用《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提示,以及诗的后两句可知这里写的是桃花溪,用“桃花溪”拟题即可。第2题从“隐隐飞桥”可推知写的是远处,从“问渔船”可知人在溪边,“桃花尽日随流水”写的是近处的景,因此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的。
【参考答案】(1)陶渊明 《桃花溪》(2)由远而近
二、分析作用,描绘画面
例:(2018年湖南张家界卷)
春山望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解析】第1题,通读全诗会发现首联叙事,总领全篇,从“胜”“赏玩”“忘归”这些词可以体验出作者欣喜愉悦之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調。第2题主要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可以先翻译诗句,掌握诗的基本内容,然后紧扣“我”“掬水”的形象,合理想象,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对诗句进行扩写。
【参考答案】1.①总领全篇 ②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2.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
三、理解意象,揣摩情感
例:(2018年山东济宁卷)
窘况为许衡州赋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
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
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
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
破点经书手送来。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析】第1题从标题“窘况”可知许衡州生活困窘,而“竹”“梅”“菊”一直是文人雅士歌颂的对象,由此可见,这些意象既写了许衡州生活困窘,又赞美了他高洁的情操。第2题在解答时要品析诗句中的关键词,再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出诗人的情感。从自己亲自给“学钱无措”的朋友送书,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参考答案】1.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尚情操的追求。2.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四、参例赏析,虚实结合
例:(2018年浙江衢州卷)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宋】胡宿
短亭疏柳映秋千,
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枪旗茶霍靡,
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
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
夜来虚过十分圆。
【实景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虚景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虚景与实景的描写所产生的意境理解和情感把握能力。答题前先看示例,示例中无论是实景还是虚景,都是交代具体的景或者想象的景,再写实景所产生的意境,虚景所产生的情感。然后分析要考查的诗,前三联的“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景象凸显生活气息,尾联通过湖水、月圆表达对西湖的眷恋。
【参考答案】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景,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潮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