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网红课”来了

作者:万安

酸奶、奶酪、东坡肉、腊肠、烤鸡翅、卤鸡爪、咸鸭蛋……2019年3月,浙江大学一门充满美食元素的“吃货课”在网络走红。在这门名为《动物产品加工实验》课上,琢磨美食配方、控制配料和火候、研究改善口感的方法成为常规操作,与食材的亲密接触让不少选课同学大呼“过瘾”。

该课程授课教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任大喜介绍,这是门实验课,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乳、肉、蛋制品的主要加工原理和技术。实验课按照乳、肉、蛋分类,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对食物的加工实验。在上课地点,冰激凌机、烤箱、灌肠机、奶酪匀质机、电磁炉等机器设备齐全,即便是从未下过厨房的同学,也能在老师和“黑科技”的帮助下做出不错的食物成品。

近两年,为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各大高校的老师们可谓高招频出。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一门“爆款”选修课《星际旅行101——科幻中的科学》,老师“幽默生动”、作业“大开脑洞”是这门课留给许多学生的印象。在深圳,《科幻小说中的政治经济学》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课程的开设者、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教授殷俊表示,课程开放30个选课名额,但每次都“供不应求”。其实,无论是别出心裁的课程安排还是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都是高等教育课程创新的有益尝试。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文本解读:湖北省枝江市一中 万安

1.创新形式。这些高校课程为什么成为网红,一言以蔽之,就是用创新方式让枯燥的课程变得接地气。不可否认,有些传统课程枯燥沉闷,照本宣科,实用性不强,而“网红课”则打破了大家对高校课程的刻板印象,让课程变得好玩有趣。就拿《动物产品加工实验》来看,在上课地点,冰激凌机、烤箱、灌肠机、奶酪匀质机、电磁炉等机器设备齐全,即便是从未下过厨房的同学,也能在老师和“黑科技”的帮助下做出不错的食物成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同学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关注内容。要真正成为吸引学生的好课,不光是形式创新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有趣有料。比如说,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复旦大學陈果教授的思政课、需要提前一天占座的上海政法学院陈丽天副教授的刑法课,虽然教学方式没变,仍是坐在教室里老师讲学生听,但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讲,效果却截然不同了。这类“网红课”更多的是靠“网红”教授的个人魅力,他们胸中有学,心中有爱,有一身真本领,又能够平易近人地靠近学生,向学生传递新知。

3.以生为本。任大喜认为,优秀的“网红课”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还考验教师的教育理念。说到底,“网红课”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要以“网红课”为目标,推出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吸引过来黏在课堂上,再用心研究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网红课””才不至于昙花一现,才能持之以恒地受到欢迎,成为传播知识的最佳载体。

文本解读:湖北省枝江市一中 万安

课程安排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创新之举值得“点赞”,“网红课”流行背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一方面,高校教学走“网红”路线,在获得更多关注度的同时也容易消解课程本身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受到“网红”名头的吸引,不假思索地选择课程,甚至滋生“玩一玩”“混学分”的心态。事实上,无论是食品加工、历史人物分析,还是古诗词理解,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是比较抽象而严肃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需要下一番工夫。

“网红课”不能只图一时热闹,要让学生在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教学环境中收获真知。“网红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离不开学院、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避免“千人一面”,也要避免“娱乐化”的倾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的同时,也要重视考试形式多样化,避免“一张试卷定天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找准学习的重点,防止流于表面,舍本逐末。

——湖北省枝江市一中 王法治《“网红课”应“叫好又叫座”》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