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姑娘穿水晶鞋跑不动谈起

作者:赵松

两则趣闻,颇值得寻味。

其一,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一些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他们认为如果童话里灰姑娘穿着水晶鞋,很可能无法在午夜12点的时候从王子身边逃走。通过计算水晶的承重能力和鞋子的受力情况,鞋后跟不能超过1.15厘米,否则鞋跟就会折断。而无论是在童话书的插画还是在电影里,灰姑娘的鞋跟看起来都不止这么高。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莱斯特大学的物理学专题杂志上。

其二,日本京都一名大一学生高桥晃太郎正在研发“无声吸管”,希望饮料快喝完时不会发出“嘶嘶”的声响。经过不断试验之后,这种吸管大体上达到了不发声的效果。但高桥晃太郎表示将继续研究,希望有一天可以在电影院里毫无顾忌地喝果汁。

上述两个故事虽然互不关联,但有一点类似——都被認作是“无用”的研究。很多人觉得水晶鞋是魔法变的,把精力放到虚幻的东西上无聊且可笑;有些人认为用吸管喝东西的体验就是如此,为什么不去做更有意义的研究?

不过,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研究,却也折射出了一种对于科学精神的追求。其实,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就曾在另一个层面上质疑过水晶鞋——他觉得《灰姑娘》的故事可能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混淆了两个关键词:在法语版本中“玻璃”很可能是同音词“松鼠皮”的误译,不排除灰姑娘穿的是松鼠皮制成的鞋子的可能。如此这般求真,不能说是绝无意义的。

很多看似“无用”的研究,未必真的无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曾论述过“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他认为,整个科学史可以证明,有益于人类的大多数伟大发现,都是由满足好奇心的愿望所推动的。谁能笃定地说改良吸管的技术,不可能给生活其他方面带来改变?很多人去日本购物,都会兴致盎然地带回些液体创可贴、衣物免洗喷雾等新奇物品,因为这些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可谁又想过,这些产品的研发是否也曾被视为“无聊”之人的“无用”之举?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研究者们并不孤独。在英国,有人运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对圣诞老人的飞行速度和年龄、对哈利·波特的猫头鹰是否可以握住“光轮2000”飞天扫帚等开展了研究计算;在日本,高桥晃太郎就读的大学通过研究补助的方式,对他研究“无声吸管”给予鼓励。

培育创新人才离不开求真和探索精神,也离不开社会的包容和支持。如何挖掘研究动力、减少科研浮躁、培养好奇精神,值得人们好好思考。未来世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而看似“无用”的很多研究,都在认知、实践层面拓展着我们生活的宽度与广度,给未来注入绚丽的色彩。

点 评

文章由两件被认作“无用”的研究事件谈起,论述了“无用”研究的意义与作用,提出了培育创新人才需要社会的包容与支持的观点,角度新颖,立意深刻。第五至第八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别由一句表明文段主旨的话语领起,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可谁又想过,这些产品的研发是否也曾被视为‘无聊’之人的‘无用’之举”反诘强烈,“看似‘无用’的很多研究,都在认知、实践层面拓展着我们生活的宽度与广度,给未来注入绚丽的色彩”富有哲理,这些句子都给文章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