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书店”:与其玩概念,不如谋长效

作者:阿海

  【适用话题】快闪概念模式品质与效益

  近日一直关注着上海“摩登思南第二季”的信息。作为重头戏,从11月6日起,一家“快闪书店”邀请60位作家轮番驻店与读者面对面。

  钦羡之余,有一丝惆怅。钦羡的是,上海人的精神生活总是那么“摩登”,选择了思南公馆这个浓缩了老上海花园洋房景观和风情,集人文、历史和时尚底蕴于一身的中心街区,做如此高端的阅读分享活动;惆怅的是,概念终究是概念,60天后,钻石形造型的思南书局概念店将全部拆除,作别申城市民。

  无意揣摩主办者的意图,但对媒体纷纷点赞的“快闪书店”的定位,本人持保留意见。

  快闪是新近开始在国内流行的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用网络或其他方式,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同时做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离开。其主要的特点是无组织、有纪律,只有发起者没有组织者,成员均来自网络、成员基本互不相识。当然,在我们身边,纯粹线下组织的“快闪”并不多,聚集于广场、商场甚至饭堂的艺术表演大多有牵头单位。对照“思南书局·概念店”的组织与运作,与“快闪”沾不上边。

  再说这个所谓的“概念店”,“思南书局”只有60天寿命,料未经审批,实质是无证经营(从程序上讲,举办“书局”的审批机关应该就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或所在的黄浦区文化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作为“摩登思南第二季”的主办单位之一,组织“摩登思南”并为“思南书局”站台,实属不妥。百度说:概念店,系指“采用全程顾问销售模式,了解顾客的需求和问题,为其介绍、推荐量身定做的配套产品”,而此处的“书店”有大量图书陈设且现场销售,也与“概念”不搭边。

  如此看来,准确的定义定性,这不过是一场为期60天的图书展会+讲座。记者们宣传的“快闪”是为了吸引受众和流量;主事者首肯、背景上公示的“思南书局·概念店”,既非实体店亦非概念店。

  组织阅读推广活动,无论“抢先”或“抢鲜”,都值得肯定,但其策划运营一定要规范。窃以为,在实体书店日渐式微的当下,应当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精心呵护,为其守住和拓展生存空间。我想,如果60天活动结束,“思南书局”能够在此地扎根,比如在思南公馆公益或管理用房辟出一点空间,小就小一点,开放时间也可商榷(晚上或周末),办一个便民书店,实在不行也可以融进城市综合体的其他业态,则将是这个城市这个冬天最暖心的文化新闻。至于说作家“坐堂”每天一讲,频次似乎密了点,读者易消化不良,不如每周开讲,足足可以搞一年以上呢。

  与其追逐概念上的独一无二,不如谋求行动上的个性独具;与其追求一段时间的轰动效应,不如致力于脚踏实地的持久成果。愿我们的全民阅读推广事业,少点花架子,多些真功夫,少点“大场面”,多点实招子。

  (摘自微信公众号“如初轩随笔”)

  【素材分析】在商业浪潮的冲击下,很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眼球而制造出层出不穷的营销模式。不过,这虽然可以引起一时的轰动,却难以拥有持久的效益。因为,只有真正优质的产品和内容才能经得起时间和顾客的检验。“快閃书店”创意虽新,但其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有待观察、商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