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里的食物链与公平贸易

作者:梁文道

【适用话题】善良真诚 心怀他人社会温暖

从前教书的时候,我很喜欢和学生们讨论大家早餐都吃了些什么,问问大家知不知道自己吃的东西来自什么地方。大家会发现,即使一个简单的早餐,即使是鸡蛋、火腿、牛奶和牛油这些最不起眼的食物,也都各有身世。这些食物曾经漂洋过海,如今就要进入我的身体,天地万物之因缘巧妙,莫过于此。但是这种关于食物来源的想象,也不宜太过浪漫,只要把人的因素放进去,整条食物链顿时就有血有泪了。

经过在香港召开的世贸部长级会议,“公平贸易”四个字已经不是新鲜的名词了。如今大家都知道,那些每天辛勤工作、生产食品把我们喂饱的人,很可能自己就要饿着肚子工作。假如在冬天,你想喝一杯热巧克力,这时你可曾想过,非洲的科特迪瓦有这样一个家庭:孩子在夜里不能读书,因为没有电;妈妈病了,却看不起医生;父亲每天劳动超过十小时,但是只吃两顿饭。这是一个在可可农场工作的典型家庭。隔在你这杯甜美暖香的饮品和这个贫苦家庭中间的,是赚取超过九成利润的跨国食品公司。

“公平贸易”运动针对的,就是我们食品链中不公平的贸易现象,它一方面向大型企业施压,要它们把更多的利润分给那些真正生产食物的农民;另一面干脆自己下海,与第三世界的农民组织合作社,自行包销公平食品,保证农民有更好的收入。这场运动十多年前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小众的良心事业,提倡大家去买稍微贵一点的公平咖啡和公平香蕉,对第三世界的贫农而言,要比捐钱来得更实际。但是当年的公平食品选择有限,质量也不一定好,跑去找家专门卖公平食物的小商店图的就是心安而已。

可是現在不一样了,欧洲的消费者对印着“公平贸易”认证字样的产品越来越追捧,公平食品走出小巷里的专门店,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大型超市的货架上。在群众的压力下,连星巴克和麦当劳的子公司也都开始售卖公平咖啡与公平巧克力。尤其是英国,公平茶叶已经渐渐成长到可以和传统大茶商分庭抗礼的地步。因为需求多、销量大,公平食物的价格变得比以前更有竞争性,种类更是增加至千种左右。

斯里兰卡有个茶场工人自白:“一年以前,我们的房子没有电力,没有钱。然后‘公平贸易’来了,它借给我们一笔基金。现在有电了,我的孩子晚上可以温习功课,早上我可以替他们熨衣服,更妙的是我们可以用电炉去煮热食物。”食物永远要讲究质素(注:质素,1.谓其本色素朴,不加文饰;2.素质,固有的品质或性质;3.古代刀名,在这里同“素质”的意思,是粤语惯用词),生活的质素。当你早上起来泡一壶“锡兰”红茶、翻开报纸的时候,想到为你采摘茶叶的这家人不用干啃面饼,而是也能吃上一顿热饭,这个上午会不会过得更美好呢?我们希望饭桌上的东西是有质素的,也应该希望那些把它们生产出来的人能过有质素的生活。

【素材分析】与其说是“公平食品”,莫如说是“善良食品”。每一种日常食物的背后,都有着播种收获的辛苦付出。为了劳动者有更大的回报,消费者们甘心多付出去帮助劳动者,那份善意的情怀,在社会上慢慢传递,终成为众口称赞的“公平贸易”。“公平贸易”让人们看到时代的善良,看到社会的温情。

【速用名言】

1.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当代散文家 周国平

2.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法国思想家 卢梭

(特约教师 江红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