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中学时代,难忘女生班

作者:苏叶

1962年夏天,我考中学。发榜的时候,知道自己被录取在南京四中。

四中在当时是一个三等学校,而我住的那个大院,教授、副教授的儿女们,几乎都被市内各名牌中学点中。那几天,他们的脸陡然添了一重小大人的矜持神色,仿佛打过了金印,便要自尊自贵起来。当时,满院的蔷薇开得正好,红红白白,颤颤巍巍,一蓬一蓬的,热闹得不分贵贱好丑。和蔷薇一起长大的孩子,却从此有了高低间的距离。有几个没考上重点学校的千金,躲在家里哭,走在太阳底下,脸上讪讪的。我可不!我觉得自己没刷去上“民办”已是幸运。我学习语文历史,吹点牛,可说轻松得如捡鸿毛;可是对于加减乘除开平方之类,实在感到重比泰山。

我有一大帮大院外的同学,她们是剃头匠、保姆、修钟表和卖咸菜的人家的女儿,天天和她们混在一起,从中得到无穷的放肆与快乐。我们在街上看这样,瞧那样,嘴里吮着酸腌小杏子,摇摇摆摆走到学校,急急忙忙去趟厕所,下午的第一节课又开堂多时了,于是在初一(5)班——后来是初二(5)班、初三(5)班——教室外面,就站了一排推推搡搡的女孩子。老师没奈何地瞪一眼,叹口气,放这忸忸怩怩的一行进去。听说一些男老师在背后赌咒发誓:下回再也不教女生班了!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刘,五十几岁的年纪。他古典文学的功底极好,特别偏重诗词,做派举止都有名士之风。他常常穿一套飘飘的纺绸裤褂,翘着小指头翻书,着青帮粉底千层布鞋,走起路来,必先抬脚停半拍,然后移步,和我们想象中的孔夫子一样。

我们都喜欢他,和他没大没小。上他的课,大家总是很振奋。一篇篇中外佳作,今古妙文,在他的讲授下,带着声、色、形、味,悄悄地渗进了我们的骨肉。高兴起来,刘老师要吟一段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我们乱叫着:“再唱一个!再唱一个!”

他抹抹脸,慈爱地笑着,说:“这是唱吗?这叫吟哦!”

更多的时候,是叫我们全班诵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我们摇头晃脑,一片清脆的瑯琅书声,仿佛五十四台织布机,在木兰的家院中齐奏。刘老师微闭了双目,反绞双手,醺醺然徜徉于课桌间,直到前后两班的老师依次跑到窗口来打手势,我们的声音才渐渐小下去,小下去,不一会儿,又大起来,念到慷慨处,我们干脆手拍桌子以助铿锵。刹那间,书声如令,掌声如蹄,宛如花木兰盖世无双的骑兵队,乘雷挟电掠过了课堂。

校长也摇头:“今后,再也不招女生班了。”

去年夏天,我应老师之邀,回四中去谈谈文学。但见乌龙潭作为古迹,已围着一圈短墙。俯身在清凉寺的石山前,见城西大道霍然贯通,卡车、汽车,带着尘土呼啸而过。新植的梧桐张开了幼小的枝叶……我的眼睛水光蒙眬,那烂漫少女时代已经逝去,我听到沉重的脚步声,从过去一直捶响到未来。

(摘自豆瓣网)

【素材运用】成长是世间最美好的事,而女孩子的成长在美好之中又有些可爱的忧伤,比起循规蹈矩,少女们的率真叛逆更让人沉迷。因为年轻所以无所畏惧,那些放肆大笑抑或羞赧莞尔,让青春在岁月里闪光。可是芳华易逝,回望过去,难免有往日不可追的失落,但是不必忧伤,正因这青春绚烂短暂,回忆起来,幸福的感觉才更加有味绵长。

【速用名言】

1.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2.成长是美丽的痛。——作家 刘墉

【适用话题】成长;青春;回忆

(特约教师 彭丽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