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镇的垃圾分类史

作者:益美传媒

【适用话题】改变与发展 坚持与成果 行动力环保概念

它被评为日本最美的14座村庄之一、“日本最环保小镇”。它就是上胜町小镇,这里居住着1700多人,但他们几乎不生产垃圾。

在上胜町的街头,你根本找不到公用垃圾箱,整个镇子上只设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要求所有垃圾在回收之前,必须经过分类处理,就算是剩饭剩菜,在交到回收中心之前,也只能堆在家里。

而上胜町人分类垃圾的细致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首先,可回收类下有45个小类:铝罐、铁罐、喷壶、金属瓶盖、衣服、木制品、荧光灯……矿泉水瓶盖、贴纸、瓶身分开归类,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得分开,口红膏体属于“可燃物”,口红管则是“小金属物”,一只袜子算是“可燃物”,两只袜子属于“旧衣料”,就连牛奶盒也必须折平、洗净、晾干……垃圾回收中心的两位小哥,会时刻监督居民是否投递正确。

可以这么说,“回收”“再利用”“垃圾分类”这些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概念,已经融入了上胜町人的血液之中,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让上胜町成了人人欲效仿的环保小镇。

但是,小镇的环保事业,一开始进展得并不轻松。90年代的上胜町并没有垃圾回收的概念,和大多数农村一样,居民处理垃圾只有两条路:要么烧掉,要么直接扔进山里。这使得原本自然秀丽的小镇,青山不再、河水污浊,环境急剧恶化,连人类的生存都变得危险。居民们意识到:如果环境进一步恶化,大家就只能背井离乡了……绝不能再这么下去!为了小镇的生态环境,一场与垃圾的战争打响了。

2000年,小镇将仅有的两个焚化炉关闭,从此杜绝垃圾焚烧。2003年,小镇正式发表零垃圾宣言,致力于在2020年前,消灭小镇的垃圾焚烧炉和垃圾处理加工设施,届时,没有什么东西会被当垃圾扔掉,所有东西都必须可回收。然而设想很美好,操作难度却不是一般地大,得知垃圾分类系统后,居民的第一感觉是大写的“蒙”!对于上胜町的居民们来说,垃圾分类不仅耗时费力,还得考验他们的记忆力,这已经不仅仅是操作不便了,简直是痛苦,但为了能回到记忆中美好的环境,麻烦就麻烦点吧!而这一坚持就是16年!

除了上胜町之外,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努力减少垃圾。2015年,圣地亚哥宣布计划到2030年将垃圾处理量减少75%,纽约市希望在大约15年内做到“零垃圾”,还有很多城市耗费了比上胜町更长的时间与垃圾做着不懈的抗争。可说到底,上胜町不过是个人口稀少的小镇子,它不是纽约、伦敦这种国际化的大都市,没有先进的技术和系统的規划,教育水平不怎么高,交通也不怎么方便,可它是怎么做到连很多大城市都无法实现的垃圾分类的呢?

其实,关键还是在人,无论城市规模如何,无论环保政策如何,唯一共通的规则其实就是人,十几年前,上胜町的居民们需要拿着“垃圾”,琢磨该放进哪个桶里,如今他们都成了垃圾分类“熟练工”,但并不会因此而偷工减料,每天仍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想、去思考,手上的废旧物品究竟该去向何方?便利店老板Takuya Takeichi说,“事实上,现在我每次使用东西之前,都会想一想,这会不会变成垃圾?不可否认,垃圾分类使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实解决社会问题往往是这样,如果一开始就说不可能,是没有机会改变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