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二十四节气

作者:明前茶

【适用话题】索取与回报 感恩 反省

做编辑的时候最怕遇上节气转换,那时会有无数的作者写来有关节气的稿子,行文内核都像孪生兄弟。立春,他们写春饼的制作,鞭牛的习俗,大地的返青与荠菜的萌生;清明,他们会写对亲人的缅怀,清明粑的制作,吃螺蛳后抛掷螺蛳壳的风俗;立夏,他们会写麦蚕的制作,用老式的长杆大秤称娃娃体重的习俗……总之,随着节气的推移,有趣的活动慢慢减少,最后只剩下一点吃食了。这样单调窄逼地与大自然产生一点关联,未免苍白可怜。

不由想到1999年就过世的诗人苇岸,他因肝癌去世后,留在世间的最后篇什,就是一篇开放性的长文:《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

他开始酝酿这篇文章时是1998年2月4日,立春。癌细胞正夜以继日地吞噬着他的肌体,让他预感到这是他在世间经历的最后一年。这么一想,不只是春天的欢乐与忧愁都增添了千万倍,而且每个细小的感触,比如一种燕雀的飞临,甚至一个油然而生的比喻,都在他的心湖上投下久久的涟漪。

苇岸不仅以文字来纪念这最后一年,还配以忠实的影像。他坚持支撑着病躯,在每一节气降临的上午九点,在居住小区的东边田野上,对着同一场景拍下一张照片,并记录下當天的天气情况与所见所闻。他先在笔记本上写下草稿,再寻找病魔稍微松劲的时候,将草稿整理成文。在最后的时间里,唯有春天六个节气的抒写是完整的,从立夏到霜降,只余草稿;而冬天的六个节气,他已无力写下笔记,只剩下一帧帧撒满眷恋的照片……萧瑟的场景中也许拱动着来年的生机。但苇岸,将很难欣赏到下一个完整的春天了。

在他亲历的最后一轮二十四节气中,苇岸为我们留下了那么新鲜活泼,富于质感与血温的文字。他梳理了大地的脉络,品鉴土壤的品质与气息,记录并识别原野上的蜂嗡、鸟鸣和兽迹,捕捉到小麦、玉米、山药,甚至一株野草开花结实的秘密。苇岸在这一轮节气的尾声,口述了他今生的两大愧悔:“一是没有将二十四节气写完,二是没有在重病期间将素食主义贯彻到底。”他毫不留情地自我批判说:“我觉得这是我个人信念上的堕落,保命大于信念本身。”

这种记录者对大自然的愧怍之情,我们有多么生疏?多少年来,我们只觉得节气转换给予我们的,唯有春华秋实,更有各种美味与动人游戏,我们唯独没有留下哪怕一分钟时间,如苇岸那样,尝试记录自己对自然欠下的心债,觑见大地上被贪心的索取者留下的各种伤口。

我们真粗心。

(夕梦若林摘自《安徽商报》)

【素材分析】大自然孕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一切,但是粗心的我们很少关心贪婪地索取者给大自然留下的各种伤口。我们真该像苇岸那样,不断反省自己对大自然欠下的心债,在我们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要满怀感恩之心,呵护自然、回馈自然!

【速用名言】

1.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英国文学家 王尔德

2.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美国诗人 惠特曼

(特约教师 康学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