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太上玄元灯楼

作者:章雪峰

一个灯楼,让张小敬爬了两集。

太上玄元灯楼,承载着许多长安人的梦,也装裹着足以让所有长安人梦想幻灭的伏火雷,当玄宗在花萼楼上射出金箭的那一刻,早已露出狰狞的惊变终于来了,也把这个故事推向高潮……

那么,太上玄元灯楼,真的存在吗?

这要从唐朝正月十五上元节盛大的灯会说起。

唐朝的灯会,分为官方灯会和民间灯会两种。

唐朝官方灯会极为奢侈盛大,“昼夜不息,阅月未止”“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皆灯也”,可见,官方灯会灯型繁多,各具特色。

不仅如此,当时还出现了利用热动力学推动花灯转动的“影灯”:“五色蜡纸,菩提叶,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又有深闺巧娃,剪纸而成,尤为精妙。”

先天二年(713年)的宫廷灯会更为大手笔:“上元灯节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宫女千数,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帔皆万钱,装束一妓女皆至三百贯。妙简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花服花钗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三日两夜,20丈高的灯轮,50000盏灯,1000名宫女,1000名长安和万年两县的少女和少妇,10000钱/花冠的服装费用,300贯/歌妓的裝束费用。那场面,那家伙,那是相当宏大。

这样奢侈,不怕大臣们劝谏?果然,右拾遗严挺之站了出来,他不解风情地要求唐睿宗李旦,“昼则欢娱,暮令休息”,简单说就是不要太过分,不要夜以继日地折腾。

史称“上纳其言而止”。其实,哪儿止了?根本没止。真要止了,哪儿还有下面李旦儿子李隆基更加豪华的折腾?哪儿还有我们今天的元宵节?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20丈高的灯轮、灯树已经不够用了,直接上“灯楼”!

李隆基“大陈影灯,设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设蜡烛,连属不绝。时有匠毛顺,巧思结创缯彩,为灯楼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乃以灯为龙凤虎腾豹跃之状,似非人力”。

上行下效。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达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宰相杨国忠家“每至上元夜,各有千炬红烛,围于左右”。

民间灯会的热闹程度,也丝毫不逊色于宫廷和高官家的花灯:“灯明如昼,山棚高百余尺,神龙以后,复加俨饰,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大街上的人多到什么程度?有的人甚至被人潮挤得双脚悬空而走,“有足不蹑地浮行数十步者”。

由此看来,唐朝时的元宵节,看灯是大事儿;唐朝元宵节的灯楼,“高一百五十尺”;唐朝的灯匠中,真有一位叫毛顺的人,毛顺造的灯楼,真的像太上玄元灯楼一样高。

所以不妨猜猜看,太上玄元灯楼是否真的存在过?

(摘自《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有改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