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繁简自有道,语言表达妙无穷

韩延明

【原创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在解读语文教材变化时强调,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考试倒逼你读书”,“在语文教材编排中下猛药”,“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针对这些言论,有人认为“毫无人文关怀”,有人讽刺“读读读”到头来还不是为了“考考考”;还有人觉得,新课改不是在给学生减负,而是在“增负”……

你怎么看待“逼读”现象?请针对人们的观点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观点型题目,题目要求“针对人们的观点写一篇文章”,没有明显的价值导向,提供了灵活自由的思维空间。写作者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立意行文;也可以站在这些人对立的一面,提出与之截然不同的观点,支持、赞同温儒敏先生的改革设想。在当前大多数人浮躁、肤浅不愿静下心来读书养性的大背景下,温儒敏先生提出在语文教材中增加阅读量倒逼学生读书,是一种无奈之举,更是必要之举。用这样强硬的方法,敦促学生博览群书,阅读经典,提高应试能力,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全民读书的新时尚,对提高国民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百利而无一害。倘能这样立意行文,更符合命题意图,更充满正能量,更契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升格现场】

美好的人生需要读书装点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9)班 杨晶晶

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的一席话,在网上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人们对此发出的声音参差不齐。(失分点:这句话与材料的表述不一致,有曲解的嫌疑。应根据题目做适当修改。升格示范:人们对此一片质疑。)我认为,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引领世界潮流,加大阅读量未尝是一件坏事。因为美好的人生,需要靠读书来装点。

(失分点:首段提出论点之后,急于进入主体论证,缺乏统领性和过渡性文字,在思维逻辑上造成裂痕,致使结构显得不够完整。可以在第一段之后增补一段,紧承观点宏观总论,统领下文,这样,不但表意更完整,结构也更加合理。升格示范: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不读书,就像美味佳肴中没有食盐,湛湛蓝天中没有雄鹰,免不了少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读书是提升自己的终南捷径。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失分点:此处引言与下文论述的内容不一致,不能有效地证明论点,表意不当,应进行适当调换。升格示范:汉代大学者刘向有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古圣先贤的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在物质丰足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饱读诗书,在精神上充实自己呢?晋代孙康,家境贫寒而酷爱读书。他常常深夜想读书,但因为买不起灯油只能作罢。一个冬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是大雪映出的光。他惊喜地发现可以利用雪光来读书。于是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他不顾寒冷,如饥似渴地诵读起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再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不放过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失分点:孙康一例叙述过于烦琐,叙述成分太多,叙议比例失调,不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论证力度。应根据本段内容的需要,删繁就简,只保留与分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调整叙议比例,凸显文体特征。升格示范:一个冬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是大雪映出的光。他惊喜地发现正好可以借雪光读书。于是立即穿好衣服,来到屋外如饥似渴地诵读起来。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会“借光”苦读。)正是凭着好读、苦读,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受任御史大夫之职。(失分点:此处只用点例,不善于运用面例,二者不能交错运用,形式单一,内容不够充实。因为例证不足,内容空洞苍白,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论证力度。应在点例之后增加面例,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力,以此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升格示范:孔子苦读不辍,以至韦编三绝,终成儒家鼻祖;爱迪生通宵达旦,以书为枕,被誉为“发明大王”;董卿饱读诗书,胸罗锦绣,口吐珠玑,被誉为“央视十佳主持人”……)古今中外,哪一位功成名就之人不是在书籍的熏陶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成为人中龙凤?倘若不用诗书装点自己,或许他们头上的光环就没有如此的耀眼夺目。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不读书,就会被无情淘汰,遗憾终生。

读书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福尔特尔说:“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中国是文明古国,在中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经典文化如珍珠般熠熠闪光。无论是古代文学还是近现代文学,无论是医学还是军事,还有农业、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失分点:语言表达过于呆板,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不可避免会影响视觉效果和表达效果。应该加以修改,在表意明确的基础上增添看点,给读者以视觉美感。升格示范:无论是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还是莫言的《蛙》、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无论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是孙武的《孙子兵法》;无论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凝聚着我们祖先超人的智慧,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可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平心静气地认真地拜读,细心体会呢?(失分点:此段只用面例,没有点例,用例比较单一,也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应增加时新素材,使论证更加接地气,更强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升格示范:前不久,日本援助武汉战“疫”物资箱上的诗句引起热议。“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优美的诗句都出自我国古代诗人之手,然而不少国人或陌生不解,或不以为然。)长此以往,我们的优秀文化何以发扬光大!

由此看来,温儒敏提议加大高中生的阅读量,十分必要。只有“下猛药”“倒逼你读书”,文化之河才不致干涸、断流。正如高尔基所言:“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读书是通往成功的稳固桥梁。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在人生旅途中,通过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吸取营养,丰富我们的知识库,从而少走弯路,稳步登上成功的巅峰。(失分点:此处的“从而少走弯路,稳步登上成功的巅峰”与下文列举的人物和事例不相符,论点和论据脱节,表达不够严密。应该对论点稍加修改,确保逻辑的严密性和表意的准确性。升格示范:放眼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含英咀华,一步步步入辉煌的殿堂。)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苦读,以笔为锋;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高尔基在鞋店当学徒时,宁肯接受老板娘的毒打,也要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他们饱读诗书,终成圣贤,被万世景仰。(失分点:举例之后,没能充分展开论证,论述成分太少,削弱了论证的信度,不能令人心悦诚服。应在引例的基础上紧扣题目材料顺势拓展,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更深层次凸显论点,突出主旨。升格示范:由此观之,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读书的见地,是多么必要和迫切,难道你还认为这是在给学生“增负”“毫无人文关怀”吗?)

人生是一片绿荫,读书是绿荫中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花,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人生是一汪池塘,读书是池塘中的鱼儿和碧绿的荷叶。(失分点:两个并列的分句,因为句式不一致而导致结构不美观,读起来也不够顺畅,听起来不够悦耳。应对第二个分句略做修改,使它的形式与第一个分句协调一致。升格示范:人生是一汪池塘,读书是池塘中一条往来翕忽的鱼儿,一片碧盘滚珠的荷叶。)热爱读书吧,如高尔基所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唯有如此,你的人生才会斑斓生辉,大放异彩。

综合诊断

文章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但仍然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素材运用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首先,在素材运用上,有些段落或例证不足,内容空洞蒼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论证力度;或只用点例,不善于运用面例,二者不能交错运用,形式单一,内容不够充实;或选用的素材与前后内容不吻合,逻辑不严密;或叙例不当,如孙康一例叙述过于烦琐,叙议比例失调,不符合文体要求。在表达上,首段提出论点之后,急于进入主体论证,缺乏统领和过渡性文字,结构不够完整;个别地方叙例之后没能适当展开论证,议论成分稍显不足,致使说理不够透彻;有些地方,一组句子之中分句的结构不一致,显得不协调,不美观;还有些地方的论证与举例不一致,逻辑不够严密。

升格简评

经过精心修改,特别是适当增加面例,拓展了广度,内容更丰富,论证更有力;增加日本援助武汉战“疫”物资箱上诗句引发热议这一时新素材做点例,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非常接地气,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引起深思和警醒;合理压缩孙康一例,表意简明,干净利落,文体特征更明显。对问题语句的修改,表达形象生动,句式协调美观,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修改后,文章成功晋升为一类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