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笑话,学写作(二)

作者:王瑞刚

素材展台

素材1

老师把我叫进办公室,让我朗读以下词语:

吃饭、睡觉、觌氅、餮鼗、曩磲、蕤颥、鳎鹕、鲦鲻、耱貊、貘鍪、籴耋、瓞耵。

我傻了眼,目瞪口呆!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看看,是不是发现自己除了吃饭、睡觉,什么都不会?明天是不是应该再努力一点儿?”

素材2

“本宫昨日幸会周公,喜出望外,流连忘返。今日课上喜获恩师春风化雨,听得本宫如醉如痴,频频颔首,有再向周公当面请教之必要。若能如此,必是极好的,不知恩师意下如何?”

“说人话!”

“老师,我想睡一会儿……”

素材3

一到复习时就发现,别人的脑袋,有的是打印机,有的是录音机,有的是数码相机,只有我的脑袋是一台豆浆机……

素材4

做语文试卷时,我总觉得自己是英国人。做英语试卷时,我又觉得自己变回了中国人。做数学试卷时,我发现自己竟是外星人!

素材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封其QQ,关其微信,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所以全心向学,使其能不挂科也!

素材6

课上,老师以4G的速度讲,学霸以Wi—Fi的速度听,学神以3G的速度记,有的同学以2G的速度瞅,可有些同学听着听着就掉线了,还有个别同学压根儿就没连数据连接。我的同桌一直是飞行模式,而我一上课就自动关机了。

指点迷津

林语堂先生曾说:“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作为一种通过轻松诙谐的语言产生幽默效果的文体形式,笑话已经成为人们调剂生活的必备品。那些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作品,不仅语言精巧,蕴含人生哲理,还传达了一种对人生的豁达情怀,相得益彰的语言与思维对于我们的写作颇有借鉴意义。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语言我们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思维品质。一个语言幽默诙谐的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巧妙,更是思想情趣、学识智慧和为人处世的与众不同。平时,我们要特别注意搜集一些笑话,用心体会幽默语言中的各种趣味,并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在2017年第3期中,我们介绍了三种看笑话学写作的技巧,这次,我们再从三种笑话中体会可以借鉴的表达技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幽默风趣的小笑话中学习写作方法,不是卖弄技巧,而是要借助这些技巧来增加语言表达的趣味性,使读者在我们精心设置的轻松诙谐的情境中获得阅读乐趣,引发深入思考。

一妙用不同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趣味

小笑话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语、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仿拟、移用、飞白、曲解等等,还有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等广义的修辞手法。

多年前,我曾经为两位同事主持婚礼,其中一个环节是新人互赠礼物。可事前未做准备,我只好临时为他们找了一瓶娃哈哈矿泉水和一块巧克力做替代品。互赠礼物时,我即兴发挥,解释道:“新郎赠给新娘娃哈哈矿泉水是表明爱情如矿泉水一样纯洁且矿物质丰富,新娘赠给新郎巧克力是希望新郎在家要心灵手巧别偷懒、克服万难多出力。”我在这里使用的方法,属于修辞中的“曲解”,就是借助事物本身的名称故意曲解出另一种意思。

在这里,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一种名为“仿拟”(也可称为“翻新”)的修辞手法。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但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

仿拟是一种简单易用、喜剧效果显著的修辞方式,有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旧瓶装新酒”。它借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诗词、文章、歌词或广告词等字句,根据表达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词句和语意,表现出轻松幽默的喜剧效果。仿擬最常见的有谐音仿拟、换字仿拟、语意仿拟、篇章仿拟和风格仿拟等。比如将“同学”说成“童鞋”、“帅哥”说成“摔锅”,又比如某化妆品广告语是“趁早下‘斑’,请勿‘痘’留”,这也属于谐音仿拟;将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仿拟为“饱了么”,是换字仿拟;将上课打盹儿的学生称为“学困生”,将“太极张三丰”改为“太急张三疯”等属于语意仿拟(也可视为一种曲解);而网络上比比皆是的甄娱体、陈欧体等,则是风格仿拟的典型示例。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熟悉各种修辞的表达特点,仔细揣摩其表达效果,多注意搜集、整理各种笑话,认真思考其中的修辞手法、如何根据表意需要准确运用到写作中,以增加文章趣味性。

二巧用三方比对衬托,层层递进卒章显旨有个笑话是这样的:

有三个人,分别是法国人、俄国人和中国人,他们聚在一起喝酒,都说自己国家的酒酒劲儿最大。三人争执不下,决定各抓一只老鼠来比试。法国人给老鼠灌了一口白兰地,老鼠喝完走了三步,立刻晕倒在地,不省“鼠”事。俄国人不服,拿起伏特加给老鼠灌了一口,老鼠只走了两步,也晕倒了。轮到中国人了,他慢条斯理地给老鼠灌了一口衡水老白干,只见老鼠眨眼间就跑得无影无踪。正在大家纳闷儿时,这只老鼠举着一把菜刀从墙角里跑了出来,边跑边高声喊着:“猫呢?猫呢?猫在哪里?”

这个笑话运用了排比式叙述结构,但不是那种常见的并列式排比,而是采取了逐层深入的形式。前面内容是后面内容的铺垫,后面的内容在前一个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这样,表达起来就会有渐趋佳境的层次感,增添了趣味性。

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可以先设定需要着重表达的那层意思,然后精心设计两个铺垫,最终引出这一层意思来。

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相信大家都会仿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由简略列举到引出着重表述的内容。如果我们借用这个句式,填入具有诙谐效果的内容,就可以设计出别样的表达趣味来。比如有同学这样写道:“不必说假期里一觉睡到自然醒,也不必说装病在家睡得天然呆,单是语文课上假寐小憩睡到腿发麻,就足以说明我对睡眠是多么的一往情深了。”

“招招会,不如一招精”,如果你觉得这个句式还不错的话,不妨尝试填入各种不同的内容,制造出多种多样的趣味,让它成为你的“必杀技”!

三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三番四抖妙趣横生

我们先来看一则小笑话:

小明买了一辆奥拓牌汽车,半夜在清静的三环路上试车。正开得高兴,一辆奔驰牌汽车从后面驶来,司机伸出头冲小明大喊:“伙计,开过大奔吗?”然后一溜烟儿跑远了。小明半天才回过神儿来:“开大奔有什么了不起的!”

小明继续试车,越开越高兴。那辆大奔竟然从后面又开了过来,超车时,那位司机又冲小明高喊:“伙计,开过大奔吗?”小明这下恼火了,猛踩油门,可就是追不上。

没开多远,小明乐啦,那辆大奔撞在护栏上了。小明减速停车,准备下车看看那个嚣张的家伙。他来到大奔旁边,看见那人似乎伤得不重,正往车外爬。他看见小明,又说:“伙计,开过大奔吗?”这人太嘚瑟了,小明差点儿气晕,可这家伙接着说:“伙计,开过大奔吗?刹车在哪儿啊?”

这则笑话运用了一波三折手法和相声里经常使用的“三番四抖”的制造包袱的技巧,结尾那句“刹车在哪儿啊”揭示了真相,也制造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幽默效果。

“一波三折”一词,源自书法大家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的评语“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原是赞叹卫夫人的书法笔画曲折多姿,现在多用于形容文章情节曲折起伏,也形容事情进展受阻碍、变化多。“一波三折”是讲故事的一种重要手法,幽默笑话常常借此制造喜剧效果。

“三番四抖”也叫“三顶四撞”,是相声用来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具體来说,就是在相声表演中经过再三铺垫、衬托,最后才将包袱抖开,产生令人捧腹大笑的效果。“三番”即反复强调三遍(但也不拘于三遍),到第四遍时突然变化,揭露真相。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令人乏味,而层层铺垫、有意设置的曲折情节却格外吸引人。“一波三折”或“三番四抖”会让内容有一种设计感,既能表现作者的智慧与情趣,也能使文章引人入胜。

我的调皮老爸 王鑫宇

“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

看官请瞧,这个把袖子挽得一高一低,正背对着厨房门洗碗的胖子就是我的老爸。他一边唱着走调的歌曲,一边把餐具胡乱地堆在一边。

“爸,你又不按大小摞餐具了,要是让妈妈看见了,肯定又得一阵唠叨。”

“你懂啥,你爸我摆的可是‘节节高升’,别看它歪,绝对倒不了!”

“你这么厉害,当年怎么给我磕了个大包?”

各位看官有所不知,我三岁那年,老爸带我回老家,正赶上村里踩高跷扭秧歌,于是他把我扛在肩上让我瞧热闹,可自己也忘乎所以地手舞足蹈,我一下子没坐稳从他肩上掉了下来。

“我让你磕着了吗?关键时刻,我不是拽住你的臭脚丫子了吗?不然那一跤摔下去,你不得变成大头儿子!倒是我这老腰,当时着急救你扭伤了,现在弯腰久了还疼。”他说最后一句时,特意转过身笑眯眯地瞅着我,看着我的反应。我当然健步走上前,虚情假意地给他捶背。

“爸,你现在怎么不让我瞧热闹了呢?上次市中心广场搞活动,那么多人,你都不让我看!”

“就你这小身板,再让人给挤坏了怎么办?新闻报道的那些踩踏事故,我给你讲过,你都当耳旁风呢!在学校可得注意啊,上下楼梯别挤别抢,遇见在楼梯上疯跑的,你躲远点儿……”

“是是是,躲远点儿,这可不是小事,要出安全问题的!”我翻了个白眼,接过他的话茬儿。这些话天知道我已听过多少遍了。

“还不都是为你好!”老爸伸手弹我一脸水,哈哈大笑。我不甘示弱,往他怀里扑,在他鼓鼓的啤酒肚上使劲儿蹭。

蹭得脸热热的,心热热的。

各位看官,欲知更多我的调皮老爸的精彩故事,请听下回分解。我先和老爸合唱一曲了——“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教师点评

习作通篇没有一个关于父爱的字眼,却在笑料频出的对话中让人感受到平凡又深沉的父爱。其中的细节刻画极具喜剧效果,比如把摆放的歪歪扭扭的餐具说成“节节高升”,形容磕了包的孩子为“大头儿子”等。另外,“看官”一词的出现为文章增色不少,使回忆内容恰到好处,不枝不蔓。曾经激情的老爸和现在这个不复年轻、哆哆唆唆的老爸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捧腹之后,不由得为别具特色的父爱喝彩。

(赵雨虹)

寻歌之路 慕丁

最近,我迷上了歌星迈克尔·杰克逊。自从听了他的《Billie Jean》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走到哪儿都想听他的音乐。然而在学校里,老师不允许我们在多功能讲台的电脑上浏览网页、下载音乐,管理员小苒也时刻监督着我们。所以我只能忍啊忍。

周三那天,大课间不上操,同学们无所事事地坐在教室里,我也因为听不到歌而备受煎熬。这时,一位同学点开了电脑里的文件夹。突然,杰克逊熟悉的歌声从音箱里传出来,全班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精神抖擞,跟着节奏舞动起来。

我如同被电击一般扑向讲台,惊喜地发现,这个文件夹里存满了杰克逊的歌曲!太好了!以后不论在家还是学校都能听到他的歌了!

就在这时,电脑管理员小苒走了过来,推开沉浸在音乐中的我说:“行啦,行啦!要想听歌回家听!老师不是说过不要总听流行歌曲吗?”说着,把我推下讲台,关掉了电脑。大家的兴致也被打断了,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可杰克逊悠扬的歌声仍萦绕在耳边。

于是,我和几位同学密谋起来。小磊说:“我负责把小苒引走,你们放音乐,怎么样?”我们一致同意。小磊从小苒身边走过,故意推了她一下,嚷道:“不服是rE?挡我道了!”小苒是个急性子,哪受得了这些,抬手就教训小磊。小磊敏捷地躲开了,从前门跑了出去,小苒不知是计,追了出去。我见她跑了出去,“砰”地关上门,然后跳上讲台,打开电脑,点开文件夹里的音乐,美妙的旋律又萦绕在教室里。

这时,门被撞开了,小苒怒气冲冲地站在门口:“你们真是太可恶了!”她迅速冲到讲台前,一气之下,把整个文件夹都删除了。

这还没完,她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捉弄小苒是谁的主意?”看着老师严厉的目光,我们心虚了。

老师问我:“说说,为啥喜欢杰克逊?”我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喜欢音乐可以,但不能捉弄同学啊。”

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育,我才知道,老师不是不让浏览网页,而是担心我们沉溺网络影响学习;不是不让我们听歌,而是怕我们盲目崇拜歌星。原来老师是为我们着想啊!

教师点评

这则小故事来自真实的生活,读罢令人忍俊不禁。老师怕影响学生学习,不让浏览网页,可学生们没有理解其中的道理,想方设法违反规定,实现自己的小心愿。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语言风趣幽默,结尾的议论升华了主旨,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年四华)

买枣 刘一霖

五婶可是个会生活的人。

下班路上碰到小商贩,她总会“光顾”一下。这天,五婶从厂里走出来,看见一个卖枣儿的小贩。她立刻走过去问:“枣儿怎么卖的?”

小贩满脸堆笑:“十五块钱一斤,刚下来的,可甜哩!”

五婶并不理会——以五婶的习惯,她向来都是亲自检验。只见五婶随意地挑了一个大枣儿,熟练地在衣服上蹭了蹭,“嘎嘣”咬了一口。

小贩一愣。

“甜吗?”伴着细碎的咀嚼声,五婶抬眼瞅着小贩。毋庸置疑,在五婶嘴里,这枣儿自然不会甜。

“不甜啊。”五婶自问自答。

接着,五婶十分关切地说:“你在这风吹日晒、尘土飞扬的路边……”小贩以为五婶要问他是否辛苦,一下子露出感激的笑容,五婶却说:“这枣儿能干净?”

“干净不了啊!”五婶嘴角向下一撇,摇了摇头。

憨厚的小贩脸上挂着不耐烦的表情,但五婶知道心疼人,她那样善解人意,不好意思占别人便宜:“哎哟,你看我尝了你的枣儿,不买合适吗?”

小贩这次长记性了,揣着手等着五婶自己回答。果不其然,“不合适啊,这样吧,给我来十……”小贩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五婶却说:“十块钱儿的吧!”十块钱!不到一斤啊!

小贩濒临崩溃,他不情愿地用塑料袋装了十几个枣儿,系好,递给五婶,轻轻叹了口气。五婶当然也很讲礼貌,她大声说了句:“谢谢啊!”然后拎着枣儿,一扭一扭地走了。

教师点评

文章语言凝练,富有生活趣味。运用夸张、褒词贬用等手法突出了五婶这位市井妇女的形象。将小贩的憨厚可怜与她咄咄逼人的话语相对比,突出了反讽意味。

(王均)

自恋 司马苏玉

最近,老李觉得女儿早恋了。

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一有空就打扮自己,生日礼物竟然要了一面全身镜。每天作业还没写完就穿着裙子在镜子前走来走去。这个变化着实让老李困惑。

今天,女儿又放下未完成的作业,站在镜子前,一会儿转身,一会儿微笑,老李气得把闺女数落一通,闺女很委屈,和他争吵起来。

老婆气得从厨房里走出来,对老李“挥铲相向”,老李向来是“妻管严”,只得可怜兮兮地让步,跟汪星人布布对起话来。

“哎,布布。你说这姑娘出啥问题啦?这么自恋随谁啊?”老李摸摸布布的头,跟布布讨论,其实是自说自话。

布布翻个身没理他,小眼神里流露出不屑。

吃完饭,老婆说:“女儿就是随我,长得好看,照照镜子欣赏自己,哪有早恋啊,别这么疑神疑鬼的。”

嘿!原来是随了老婆!有了这答案,老李便松了口气,安心睡觉去了。

第二天,老李站在衣柜前发愁。愁的是女儿这自恋的毛病怎么改掉,更愁的是面前这三十多件衬衫到底哪件更配今天的新领带。

教师点评

小作者截取生活中的片段,巧设情节,使看似平淡的故事有了曲折,结尾一笔揭露事情真相,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腾国芹)

片段

说到课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心理课。心理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一走进教室就左看看、右看看,当他看到黑板上有一块没擦干净的地方,就用带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对擦黑板的同学说:“小样儿,要是英语课你们敢这样吗?”确实不敢,因为英语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听心理老师讲课,仿佛坐在东北的剧院里看喜剧表演,心理老师没有当演员真是可惜!不过,我们都很怕被心理老师单独教育,那可是“冰雹与暴雨齐下”,“哭脸共笑脸一色”,这冰火两重天,我们实在HOLD不住啊!

——天津市塘沽九中七年級 姚银伟《我的新生活》

一句话点评

该片段对心理老师进行细致刻画,语言幽默,并通过仿拟诗句描写了心理老师严柔并济的教育方式,十分有趣!

(胡喜平)

本栏目相关链接

请用手机搜索微信号“atman2016”,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生活语文学”,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并可与原作者交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