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话》等

作者:周群

《朝话》翁莉

内容简介

1931年,梁漱溟先生和学者梁仲华等在山东邹平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其间,梁先生每日清晨即起,与研究部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是为朝会。学生们在朝会上所做的听课笔记,后由唐现之先生和黄省敏先生整理成文字,于1937年首次結集成书,书名《朝话》。

推荐人语

《朝话》的内容涉及人生修养、治学方法、社会问题和学术文化等方面,文章多从琐碎的日常生活说起,通俗易懂,在娓娓道来中阐述深刻的哲思。

梁先生是现代新儒学的鼻祖之一,其生活理念渗透着朴实温厚的儒者风范。他既鼓励学生们“发心与立志”,又提醒青年人要分清“欲望与志气”,指出“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的具体办法。他以赤子之心坦言“我的生活实情”和“我自己的长短”,与学生“谈习气”“谈学问”,探讨“真理与错误”“成功与失败”。他主张“郑重”的生活态度,坚守着“我总是相信人,我总觉得天下无不可合作之人”的信念。并提醒学生们,合作时“必须常体会对方的心理、意思、情形才行。彼此必须互以对方为重,不容专替自己方面着想”。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冲突之所由起,即在彼此都自以为是”;一个社会,“唯有富力增进,可以用教育代替杀人打人等办法”;解决任何问题,“没有智慧不行,没有勇气也不行”……时至今日,这些充满智慧的洞见仍是指引我们生活的明灯。

阅读分享

最喜欢先生的这句话:“中国古人不然,他是在求了解自己,驾驭自己——要使自己对自己有一种办法。”

现代人面对自己的拖延症,往往抱怨游戏诱人、手机分心,很少有人敢于直面自己缺乏自控力的事实。如同三十年前小学生们看电视上瘾,错并不在电视一样,玩物丧志的根本原因都在人,不在物。“对自己有办法”是梁先生终生自我约束的信条,我等庸人更应时时以此自勉,静下心来,潜心学问,以期有所成就。

——翁莉

《夏山学校》 于晓冰

内容简介

夏山学校创始于1921年,校址在英格兰东萨佛克郡的里斯敦镇,被誉为“世界上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世界上最久远的民主学校”,是进步主义民主教育实践的典范。

《夏山学校》这本书是夏山学校创始人A.S.尼尔六十多年教育实践与思考的结晶。

尼尔在这本书中说:孩子生来就是聪明的、现实的,如果成年人不给他约束,他就会尽可能地发展他的潜能。从理论上说,在夏山,凡有做学者的天分和志向的人,都会成为学者;而适合做清洁工的则会发展成清洁工,但至今我们尚未教出一个清洁工。我说这话并无势利之意,因为我情愿看到学校教出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愿看到它培养出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学者。

《夏山学校》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掀起“夏山热潮”。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开始阅读《夏山学校》,将其奉为教育经典书籍。

推荐人语

夏山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学校。衡量成功的标准是:愉快工作与积极生活。

这样的理念,你是不是觉得很新奇?我们习惯让孩子适应学校,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我们绝大多数人认为孩子适应学校是其成长的重要步骤。而让学校适应孩子,简直就是离经叛道。

当家长们叮嘱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听讲”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让孩子听老师的话,听老师的什么话,老师的话就一定对吗?怎样才算是好好听讲?如果老师讲的内容价值不大,还有好好听讲的必要吗?

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考上好的高中、著名的大学,还是将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住豪宅、开豪车?夏山学校衡量成功的标准是“愉快工作与积极生活”。有很多人达到了世俗的标准,甚至远远超过了,但仍然工作不愉快、生活不积极,乃至觉得生活无意义、无价值。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阅读分享

夏山学校是小众教育,但这种小众教育对于今天的大众教育和教育生态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和比照。

——宋岩峰

夏山学校让家长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会想办法让孩子更贴近自然,更快乐地成长。

——赵静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