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天河”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筑梦动天下

作者:未知

人物时事速递

2018年4月10日,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总设计师、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去世。1954年5月,26岁的杨贵担任林县(今林州市)县委书记。当时的林县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杨贵率领林县人民,历经近10年,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林县因此变成了太行山高产的米粮仓。同时,杨贵为河南带来的精神财富也是巨大的。红旗渠的修建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1974年4月6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联合国放映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就是《红旗渠》。2018年,红旗渠被寫进教育部审定的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现在约有20万林州建筑大军走出太行山,修建了座座知名建筑,如北京的鸟巢、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等。

人物素描 古有李冰,今有杨贵

杨贵早就听说林县十年九旱,老百姓平时都不洗脸,长年累月不洗衣服,只有在婚丧嫁娶这些大事来临时才舍得去缸里舀一点水。50年代初,杨贵来到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就认准了一个理:老老实实工作,林县祖祖辈辈缺水盼水,要解决这个问题!1959年,大旱再临林县,杨贵沿着浊漳河向西行走,走到山西省平顺县石城公社地界时,突然听到波涛汹涌的水流声,“引漳入林”的念头在他脑海中生根发芽。1960年,经过多方协调,杨贵拿到了山西省委同意引漳入林的复信。其后,林县首批3.7万名修渠大军扛着工具,挑着行李,推着锅灶向山西平顺县石城公社出发。杨贵做规划、定渠线,带头把自家席子卷起来送到工地。在工地上饿晕了,厨师给他做了一碗小米粥,他坚决不吃,把粥倒在大锅里,与民工分享。人们对他爱戴有加:“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

知识链接 红旗渠

在具有“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其间。其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红旗渠”,意即高举红旗前进,总干渠全长70.6公里,1960年2月开工,历经10个春秋,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不朽”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耗费十年时间,主持挖掘人工引水渠,彻底解决林县地区干旱问题。红旗渠是中国工程史上的奇迹,在林县人民心中,杨贵和红旗渠一样,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

其他适用话题 工匠精神;艰苦奋斗;奇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