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

期中考试后,我批阅了335份六年级的学生作文。作文题目是《____让生活更美好》,空白处填充的词语,排名第一位的是“阅读”,其中有59篇作文在第一段引用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作文“千人一面”?

孩子们自从咿呀学语,小眼睛就被各种书籍包围:课本书、工具书、经典图书……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孩子们遇上写作仍然“手足无措”,照搬文段、套用范文几乎成了捷径,“似曾相似”的作文比比皆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固然重要,同时,生活实践必不可少。

前不久,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亮程在谈读书时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是读书太少,而是读书太多。我觉得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希望孩子们适当放下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在真实的体验中走向写作之路。

孩子最先要认知的是自然界爬行的虫子,而不是书中描写的虫子;他们最先要倾听的是自然界的风声,而不是书中描述的风声。自然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比如《唐诗三百首》有81首“月亮”诗,各具特色。张若虚写的是“江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九龄写的是“海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维写的是“山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从真实体验中获得的不同感受,是形成“个性化”表达的最好契机。

(张军:陕西省铜川市新区锦绣园小学副校长,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科普作协会员,铜川市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