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的多层次感受

母亲叫“我”给父亲送一条烟过去——故事从这里开始起步。

故事的背景是,自从父母之间发生“战争”之后,“我”和父亲就再也没有见面。这是一个苦涩的人生难题,它与标题“快乐”相撞,以致于“我”的心中五味杂陈。

作者特别提出烟草特有味道,试图让读者明白“我”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感受。虽然这种感受很苦,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快乐却如影随形。时间在作者“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中流逝,不知不觉地到了爷爷家门口。“门好高好高,似乎我不是这家的人”,让作者找回了一点理智,也为后面的屋中所见埋下伏笔。

文章最有意味的细节描写,集中在后半部分。一是“父亲和那个阿姨坐在一旁一声不吭,一声不响”,揭示出父亲的无奈和阿姨的尴尬,让“我”原本就蒙上阴影的快乐更加不安。二是奶奶追出来领“我”返回去,并用眼神“责怪”父亲,文字不多却充满温情。三是“我”对汤很咸的解释,表达了一种开放式的体会。四是“不知加热了多少次的菜”,这种含而不露的虚写,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与联想,做进一步的拓展思考。

文章最让人动容的,是故事结尾妈妈“脸上依然露着笑容”这一句。它既呼应文题,又像一盏明灯,照彻了全篇所有与“爱恨”有关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