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时,爸爸妈妈带我去周口店猿人遗址公园,探寻“北京人”长的什么模样: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距离市中心40多公里,地质时代从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年代范围从500万年前至距今1万多年前为止,涵盖了三个阶段的古人类:距今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距今20万至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距今3万至1万年前的“山顶洞人”。
走进周口店遗址公园,在人类进化的宣传简介中得以了解:人类是从地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演变而来的,“北京人”一般是吃鹿、老鼠、兔子等等,“北京人”的身材粗胖且矮小,男的一米五左右,女的一米四左右。在那样险恶的环境里,如果只靠自己,往往是无法生活的。因此,“北京人”总是几十个人住在一起,共同分享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也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北京人”住在深深的洞穴里,大约有30至40米。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深洞,边走边想:洞穴这么深,“北京人”是怎么爬出来的?我裹紧身上的羽绒服,捂严头上的帽子,却还是有点儿打哆嗦。在当年寒冷的冬天里,“北京人”要怎样保暖才可以活下来呢?在随后的展览中,我了解到,原来“北京人”的攀爬能力很强,身上有厚厚的皮毛,所以住在洞穴里也不怕寒冷。
接下来,我们来到科普体验馆,观看了宣传片。我这才知道,其实我们的祖先也是很爱美的,经常会用虎、鹿、豹的兽皮制作衣服,用虎的牙齿、鸟的骨头来做首饰为自己添彩。
最后,我们在科学家墓碑前了解到,无数科学家为了“北京人”重见天日,奉献了毕生的时间与力量。
这次寻找“北京人”之行令我印象深刻。在确凿的考古证据面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跟随人类进化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从远古走向了现代,拥抱着明媚的新时代。
遗址文明: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料。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