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里,小作者观察到了摆摊老阿姨的几个细节特征,这些细节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思考,拓展了想象空间。
首先,老阿姨的穿戴具有独特气韵,不太符合生意人的特征,这个反差触碰了我们敏感的灵魂,引起好奇心。其次,老阿姨“慈爱”地看着小女孩——这又是一个反差,她没有生意人的世俗,却多了一些女性情感的逸出。第三个反差,老阿姨的“笑容也变得非常苦涩”,这个细节与此前的“慈爱”发生碰撞,使“我”自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这种勾连很有艺术的味道。也就是说,此前是小作者将老阿姨和一般的生意人对比,此后因为“我”的情感挪移,将老阿姨与自己的母亲对比,这种设计凸显了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层次感。
故事的结尾十分精彩生动。小作者的友人除了“我”送生日礼物之外,再也没有别人送过。这个细节看上去和前文的老阿姨故事毫不相干,其实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文章直接写了老阿姨表面的孤独,也间接表达了老阿姨灵魂深处的寂寞。这个“发现”是从友人的现实压力和老阿姨的经历对比中得到的。小作者将友人的故事引进文中,形成首尾呼应的同时,又用与老阿姨相关的道具——串珠手镯与前文内容勾连。细节无声,韵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