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题目】
生活中,有些事、有些人、有些物,只一眼,就驻扎进了我们心里,会不时想起,感慨万分。请以一事、一人或一物,来表现自己的思考。
【名师导写】
文无定法,不同命题形式的切入点不同,自然有不同写法。面对这个没有直接给出具体题目的作文,在提笔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审题。 “只一眼,驻扎进了我们心里,会不时想起,感慨万分”是关键,必须选取曾真切触动自己的事、人、物,且能够带来持续性的思考。
2.选材。 快速回放自己的经历,所选的素材过于简单就无法衍生出思考,更不会持续性思考。因此,应该选有意义而不是有意思的素材。
3.构思。 写作文最重要的是写出独属自己的认知——即“我自己最真切最真实的想法”,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即便认知很肤浅,也是独一无二的,至少不会与别人“撞车”。
4.详略。 这种命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筛选与抓取素材的能力,以及思想的敏锐性。不可从头到尾只是叙事,结尾轻轻点出自己的思考,思考最好是多处体现,甚至贯穿始终。
具体写作过程中,如何让你的作文打动人心?语言上,避免假大空的词语堆砌,要具体真实地写出自己最强烈的感觉。比如《“吃”心不改》中的片段:
小学的门口总有一些美味又有趣的零食,我总是缠着比较好说话的爸爸去买。如果爸爸不买,我就耍赖抱着他的腿,任他费尽口舌,软硬兼施,我就是意志坚定,绝不撒手,看谁耗得过谁。我眨巴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爸爸,双手死死地抱紧他的腿,眼中充满向往与渴求,身后好像还有一只毛茸茸的尾巴,讨好似的对着他,摇呀晃呀。
以“我”具体的做法、神情,描写出自己如何纠缠、讨好爸爸,以打动他买零食。语言真切,引人发笑,画面感极强。
从写作详略来看,应该有大量的心理活动,展示最直接的思考过程。比如下面的片段:
到了落花时节,我喜欢坐在院子中,看着我精心呵护成长起来的花慢慢枯萎,凋落。花不像人那么复杂,到了该落的时候,它们没有挣扎,静静地逝去。也许它们对凋落的平静只是因为来年可以重生吧!人却不能这样平静地对待死亡。生命到了尽头,却还苦苦挣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小小年纪,透过“花开花落”,思考生死,似乎还看得那么透彻,既能触动读者,也会增加文章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