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用途不外乎两种:一是孵小鸡,二是被人吃。倘若是煮熟的鸡蛋,自然就只有被人吃了。(开篇语言精练,客观谈论,直截了当。)
是的,对一个煮熟的鸡蛋来说,它的归宿应该是人的肚子。可就是有这么一个鸡蛋,生时没孵小鸡,熟了也没进人的肚子。已经没有了蛋壳保护的它,被脚踢来踢去,成了灰不拉几的丑八怪。对一个鸡蛋来讲,这种遭遇该是多么悲哀!对,我眼前时时浮现着这样一个鸡蛋。(语言冷静、形象,“时时浮现”体现出冲击是强烈的,感受是深刻的。)
它被我看见时,早已没有了蛋壳,蛋清自然已不再雪白。细看,蛋清也裂开了个口子,似乎疼痛难忍,拼了命要挤出蛋黄似的。(“蛋清也裂开了个口子,似乎疼痛难忍,拼了命要挤出蛋黄似的”,阅读到这里,读者竟有了痛感,这就是真切描述的力量。)
它呆呆地躺在那里,活像一尊雕塑,似乎在冷冷地嘲笑丢弃它的人,笑那个人丢了鸡蛋也丢了自己的好品行!(将鸡蛋拟人化,映出人的品行不足。)可嘲笑又有什么用?没人在意,它只是一个鸡蛋啊!上天只给这卑微的生命安排了可怜的命运——被人食用。然而,它却连这么可怜的命运都难以掌控,它被丢弃了,这怕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了。
把它扔在这里算什么呢?让它哭泣,让它埋怨,让它骂自己连被吃的命运都配不上吗?(本段设身处地地站在鸡蛋的角度思考,再以排比句质问人的轻慢与不懂珍惜。)
如果没有被我看见,它或许会一直在那里躺着,哭着,无奈地抱怨着。又有谁去理会呢?而我看见了它,感觉到了它的悲哀,以致于我脆弱的内心也涌起深深的悲哀。(“一直在那里躺着,哭着,无奈地抱怨着”,这是小作者想象的鸡蛋受到伤害的情形,借此写出这个鸡蛋带给小作者思想上的冲击。)
我捡起它,送它去了本不该去的地方——垃圾箱。
人站在生物链的顶端,却不屑于用高贵的头颅感受一个鸡蛋的所想,这不是更大的悲哀吗?
这次遇见已经过去好多天,我眼前还会时时浮现出这个鸡蛋。一想到它,“珍惜”“疼爱”“尊重”等一些词儿就会涌上心头,也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扣题,表达自己的思考。)
点评: 一个煮熟的、剥了外壳的鸡蛋被丢在地上,小作者将其捡起,送它去了本不应该去的地方。小作者在看到、捡起,乃至扔掉鸡蛋的每个环节中,都展开了想象,发出疑问,留下思考。其实,被丢掉的不只是鸡蛋,而是对食物、对劳动的不尊重,是不知珍惜。这份思想火花的迸发,需要柔软的心,还要有敏锐的思考,才会有真挚而深刻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