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榆

作者:马子祺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老爸对老家的老宅特别感兴趣,对于屋后的那棵老榆树更是情有独钟。

第一次看到老宅,看到老榆树,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说是老宅,其实就是残垣断壁的三间房子,院子里面长了些歪歪斜斜的槐花树,屋后有一棵长得挺拔的榆树。在我的眼里,老宅一点都不好玩,还不如和一些乡下的小朋友疯狂地跑到小河边用力地扔石块。而老爸却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流连忘返。

老爸似乎每年都要回老家两三趟,都要带我到老宅走走,不住地望望院子里的树,摸摸那棵挺拔的瘦瘦的榆树。特别是到过年的时候,他总是要带我回到老宅,在树上贴上一些红红的“春”字,红红的“福”字。

直到去年的春节,再次回到老宅的时候。老房子已被推倒,夷为平地;槐树都被卖掉,又栽了新树。可那棵榆树还在,看上去真的是粗壮了许多,而且我对它更亲近了。老爸看了看这棵榆树,上前去扶着它,脸上堆满了笑容,深情地说:“这棵榆树五十多年了,没想到它又焕发青春啦!”

吃年夜饭的时候,伯母端上来一盘热气腾腾的榆钱窝头。奶奶拿了一个,掰了一小块儿:“这榆钱冷藏了都快一年了,等到今天吃还是那么鲜。这东西搁到过去可是救命的东西。”说着把那块窝头塞到嘴里。“這榆钱怎么能救命呢?”我好奇不解。“小子你不知道,过去穷得很,没东西吃,这榆钱可是美味佳肴哩。”三叔冲我笑着说。“是啊,当年闹饥荒,我和你爸爸、你三叔在这个时候常常爬到树上去摘槐花,够榆钱。扔下来,奶奶就在下面撸榆钱,拿去做榆钱子窝窝。我们坐在树杈上吃榆钱儿,开心得很呢。”“这棵榆树的命就是大,该它活着,”奶奶若有所思地说,“村里架电线、电话线砍掉了它不少的树枝,就像个秃子似的,后来它又发了好多新枝,没想到它越来越旺。”

我听着听着,眼前的画面也越来越清晰起来。就在鲁西南的大地上,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一个老宅,老宅中有一棵榆树,榆树上有三个小孩儿,他们正坐在树杈上吃榆钱,榆树下有一对白发翁媪在开心地撸着榆钱儿……这棵榆树几经风吹雨打,寒霜冬雪,饱经沧桑却愈发苍郁,根深叶茂!是的,肥沃的黄土地滋养了它伟岸的身躯,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蕴藏了它磅礴的能量,它挺起茁壮的臂膀拥抱太阳!突然地,它腾空而起,化为龙马,纵横驰骋……

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把红红的大大的“春”字贴在老榆树的身上,还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一起看烟花。此刻,老榆树在我的心里有了个好听的名字——不老榆。

(指导教师:张庆红/编辑:彭宇)

老家宅子里的那棵老榆树,不仅在多年前充当了救急的口粮,而且在饱经风吹雨打、寒霜冬雪后,在数次的伤害中生长得愈发苍郁。它不只是贯穿在童年记忆里的一棵生命力极为旺盛的植物,也象征了很多穿越时间和岁月的洗礼,家庭和谐、子孙繁茂的平常人家,更象征着我们历经苦难、厚积薄发,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几代人对于老榆树的爱护,更彰显出对于朴素的、优质的家风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