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是一味药

作者:韩伊萌

刚刚掩卷《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怀春少女似乎还在我心头萦绕。不久又见报道说《惊梦》被选入高中语文选修课本,许多人感叹,“名著”的春天越来越近了。

人们一边说“回归书本,寻找情怀与文化”,一边又打开手机阅读短小的鸡汤文或是跌宕起伏的玄幻小说。掀起阅读狂潮的“24小时书店”内也充斥着垂涎滴于卷的“伪读书人”。还有前不久刚刚建成的天津市图书馆,因其造型奇特,“书山”里举起手机拍照的人好像比捧起书本的多。我们有时会有这样清醒的思考:当我们谈及读书时我们在谈什么?很多人会说:谈生活,谈人生,谈自我。

生活,人生,自我。这三个词都太大了,让人看不透也说不透。可这些东西难道是几篇鸡汤小文就能讲清的吗?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学者穷尽一生完成的流传百世的书籍,后人读来称之为“名著”。它就像无数个时代的丝丝缕缕,在穿越时空的羽衣中岁月静好。可是,正是这份隽永与淡泊让名著沉没在了快速阅读的时代浪潮中。

当我们再一次清醒地谈及读书,我想可以谈谈名著。于是我选择站在时间的这里望向所有时间的那里。

《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人听来云里雾里,可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却做了很好的阐释:《西游记》讲孙悟空的修身,他在唐僧、仙怪、佛祖和磨难的推动下被迫改变,最终顽猴变为圣佛,修身看似成功却实则失败;《红楼梦》讲王、贾、史、薛四家的齐家,年轻人吟诗作对,谈情说爱,可后来还是走上绝路,齐家失败;《水浒传》讲水泊梁山好汉的治国,在混乱黑暗的时代中,官逼民反,民反不成则被迫妥协,宋江治不好他的政权,最终同样走向失败;《三国演义》则讲乱世枭雄争着“平天下”,刘备、曹操、孙权等人各有各的想法和能力,但斗争最终瓦解于“外人”司马懿。总之,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后人读到了惊心动魄,但也给后世留下千万警醒与劝诫。

名著在岁月中能够永恒,在功利的时代中能被人记挂,靠的就是其久试不爽的治愈功效。时代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觉醒,在大浪中回头、停下,读读名著也许做不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能给自己的伤口一个愈合的希望,给迷茫的人生点亮一盏灯。

名著就像古今中外的圣哲采撷每一个时代的精华糅以为药,治愈冰冷的人心。掩卷《牡丹亭》,再看千万卷,人生会有更多明白。

愿永恒地“姹紫嫣红”。

(编辑:于智博)

文章以《牡丹亭》引入对名著的思考,结构丰润有文化底蕴,且有效契合本文“名著”的话题。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主要还是作者对四大名著主题的独到思考,她分别用《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來概括四大名著的主题,且能自圆其说,有相当的思想含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