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脉,共奏新章

作者:范开源

在烟火流年里勾勒岁月的刻痕,在之乎者也中高歌人生的哲理。

中华有一条蔓延三千余载的文脉,蕴藏着丰富浩大而澎湃的文化。传统文化是龟甲上的铭文,是秦俑宋瓷的惊艳;是漫卷诗词的文气,是泼墨山水的风采;是阖家欢乐的庆年,也是举杯望月的洒脱。

我們的身上烙着中华的印迹,烙着传统文化的吻痕,它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岁月变迁中留存的明珠。

历史在前进,岁月在更迭,时代在发展,我们在改变。新时代的钟声在敲响,旧日的陈卷似乎已被遗忘。我们回顾过去的目光,变得冷淡而陌生。

然而,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我们难道不曾觉得身体里少了些什么吗?我们丢掉的,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源头,是我们最初的灵魂。

君不见多少人失去文脉,利欲熏心的下场?君不见多少年来,西洋海外一直在苦研华夏传统的文化?传统文化所代表着的不仅是过去文明的精粹,更是社会的投射,人心的具象。它恬淡平和地抚慰我们被尘世侵扰的内心,如一杯清茶的淡然,一缕清风的轻柔。它抚平我们心湖的涟漪,勾勒本真的初心。传承传统并不是复古,而是对祖先精神的接力、改造与创新。传统文化在改变与创新中发展,在继承与变革中生存。我们对它要心生敬畏,也要居高俯瞰。它是历史的积淀,但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成果。

曾看到一句话,一语道破传统文化的“天机”:“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扬。”在批判中回归传统,在创新中发扬传统,文脉将永不会枯竭,永远奏响新生的乐章。

(指导教师:王敏/编辑:彭宇)

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线索明朗,紧扣“中华传统文化”。结尾集中总结情感,立意深刻,引人发思,发起呼吁,振奋人心。 文章篇幅短小,却用有限的语言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论述有理有节,在轻快明了的写作节奏中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地将论点“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扬”自然引出,不强行说教的氛围增强了分析和论述的感染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