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担当与诗意”写作指导

作者:赵善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中则说:“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特殊类型的材料作文:所给两则材料的观点具有对立性。该题目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

角度一:以赞同张载的观点为主,兼论林语堂的观点。

角度二:以赞同林语堂的观点为主,兼论张载的观点。

角度三:把这两种观点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写作。

应该说第三种角度更具有辩证性。本文主要探讨把对立的材料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写作的方法技巧。这种对立性材料(A和-A)的写作,在开头要鲜明简洁地提出辩证的观点,既要A又要-A。主体部分,第一层先论证要A,第二层再论证要-A,第三层论证既要A,又要-A,之后再联系现实论证,总结全文。只有这样条分缕析地逐层推进,才能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思维辩证。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1:

伏尔泰写诗赞美孔子:“他谦虚地探索,让人不要迷失于世界,让精神被理性之光照亮。他只用智者的身份说话,而不是站在先知的角度。然而我们相信他,在他自己的国家也是这样的。”

化用例段:周礼大梦,让你周游列国,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又有何惧?怎奈月迷津渡,川逝如斯,路在何方?十四载华年从政梦破,沂水风起,杏坛草绿,归去来兮!周礼书香氤氲,六经竹简泛黄,你用最明亮的晚年立言传世,如日月光照百代。所以古人有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强力素材2: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朱光潜

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菜根谭》

化用例段:世事纷纭,烦事扰攘,忙时不忘悠闲,以出世的态度、超然的心态对待。岁月如锦,春秋似画,闲时不忘吃紧,以入世的态度、担当的情怀践行。真正伟大的心灵就是这样:在对理想的追求中找到了“立命”之地,从而实现了心灵和人格的超凡入圣;同时,又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了“安身”之所,享受着人间最美的诗意和快乐。

【例文】

品味生活的诗意,不忘使命担当

□林杰

北宋思想家张载以“横渠四句”勉励我们要有为民为国的担当,而林语堂则要我们不去计较得失、名利,快乐度日,发现生活的诗意。面对矛盾的抉择,我们不妨把这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品味生活的诗意,去完成我们的担当和使命。

古今圣贤无不肩负着的伟大的使命踽踽前行。周礼大梦,让孔子周游列国,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又有何惧?怎奈月迷津渡,川逝如斯,路在何方?十四载华年从政梦破,沂水风起,杏坛草绿,归去来兮!周礼书香氤氲,六经竹简泛黄,孔子用最明亮的晚年立言传世,如日月光照百代。所以古人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天下苍生,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后来,你为民族的解放和发展事业戎马倥偬,宵衣旰食,给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开辟了太平基业。这些伟人们解民倒悬,立德立功,因而英名传世不朽。

伟人们把建功立业的追求和诗意的生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成就了丰富立体的伟大生命。雄师百万临境,淝水黑云压城。谢安驾出山墅,与客围棋。谈笑间,棋胜来客,兵胜苻坚。在生活的诗意光辉里,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使命,成就了国泰民安的大业!黄土高坡上孤月高悬,寒冷窑洞里一灯如豆,一碗红烧肉,让毛泽东口中垂涎,几颗红辣椒,让两颊生津。毛泽东“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战地黄花,如血残阳,就是最美的意象”。登高揽胜,望远抒怀,天下万物尽成华章。他不仅盛装着天下的苦难,也盛装着那些生活的诗意、温暖的时光。——这才是細腻活泼的心灵,这才是伟大丰满的人格!这就是赢得不朽功业的源泉!

可是,今天的我们为了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废寝忘食地忙碌,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忽略了当下的快乐。其实,生活的本质正如林语堂所言,“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我们不妨给心灵放个假,畅游书海,提升境界;不妨流连山水,在山川大地的襟怀中感悟建功立业与诗意生活的交融合一。

世事纷纭,烦事扰攘,忙时不忘悠闲,以出世的态度、超然的心态对待。岁月如锦,春秋似画,闲时不忘吃紧,以入世的态度、担当的情怀践行。真正伟大的心灵就是这样:在对伟大理想的追求中找到了“立命”之地,从而实现了心灵和人格的超凡入圣;同时,又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了“安身”之所,享受着人间最美的诗意和快乐。

如今,我们要立足于当下,发现生活的诗意,我们更要肩负起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找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只有两者交融,我们才能开创一片灵动的生命境界,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

评点:首段概述材料,简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段论证一个人要有为天下苍生的担当和使命。接着论证追求理想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和享受生活的诗意和快乐。联系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紧扣材料和论点,总结全文。

文章条理清晰,逐层推进,对观点的论证先分后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文章由浅入深,分析辩证,毛泽东的材料,一材两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