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光一同燃烧

作者:邱静娴

据说,现在的90后崇尚“佛系”,这不是说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都皈依佛门了,而是经常沉浸于一种淡然的心态——凡事不愿较劲,不想折腾,别人提供的服务就算自己不满意,也趋向于平静接受,甚至对爱情也不再患得患失。

生理年龄不算太老,心理年龄却步入中年,大概是我们这代90后正在面临的困局。面对“佛系青年”你怎么看?

那个忧郁的人在梦境里低吟浅唱,《格雷·道林的画像》里,他以一支洁白的羽毛笔写下“我愿拿灵魂去换青春”。青春可燃,是花木可歇、烟草青春,是唐寅扇面上永不折腰的傲骨,但90后崇尚“佛系”的生活态度却是此间逆流。

我们与时光一同燃烧,他们却以淡泊为名为自己铸一座琼笼,锁住孤寂,一登一陟却与青春热血这个词渐行渐远。青春的面容佼好,倦怠却悄然浸染他们的心灵,当远方地平线出现新的桅杆之时,反而陷入惶惑境界。“东海浮沤”“秤锤落井”这两个词被他们误解,他们病名为潜,他们的生活态度便是沉,是默,是淡漠的注视,不争抢,不追逐。加之于生活,佛系青年没有激情。

随“扁鹊”的目光探索他们热血逐渐冰凉的病因。其一,是他们的三观偏移。在此借鉴维多克·戈尔德施密特的话来形容这样的情景:“哲学与其说是传达信息,不如说是培育心灵”。哲学不是广褒星空不可描述的体验,而是举手投足间一个细微差别。他们没有梦想,从小父母告诉他们“现在学习是为了长大后更好的生活”,他们的生存是为了生活,对百态他们没有好奇,也不谈期待。

其二,他们害怕被竞争尖锐的棱角刮伤,看似看淡生活,与世无争,实际是畏惧生活,畏惧突如其来的得失,于是用茧束缚自己的本性。“长安陌上无穷树”,聚也好,散也罢,都只是一副名相,一场开端。同为相见,迟早离散,可聚散之间的丝丝缕缕不光是点滴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生活。

其三,是他们对快节奏生活的厌倦,于是自我淘汰,这好比陶渊明所寻的桃花源,不愿长途跋涉,只臆想清闲悠然的生活。他们也有把日子过成生活的希望,只是当他停止奔跑,那个希望便随大时代的风暴一同离去,不留一片云彩。勿把自己当作时代的弃儿,不把自己的生活态度捏塑成佛系青年的模样,而是该与时光一同燃烧。

与时光一同燃烧,我们还生命以过程。

于己,还生命以过程是史铁生笔下的奶奶,即使岁月晚景,但更漏似莲花,铭记生命的严肃,尊重生命的每一瞬间,勿学佛系青年对万事漠然;还生命以过程是鲁迅先生《暮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对待生活,赋予每个瞬间以价值;勿学佛系青年不急不躁,落在时光后面,空生华发。

于人,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气质,它总有理应争取也终将争取的东西,即便终章,它会化为江河湖海,而我们便像蜿蜒的浅溪,汇聚其中。征途不免碰撞,可亦无需畏惧,今日的火花即使是叛逆,终究比佛系青年的生活态度来得波澜壮阔得多,不谙世事繁华时,才好恩仇趁年华轻剑快马。

与时光一同燃烧,即使最终化为齑粉,也让昙花开出了一种结果。

青葱是岁月漫漶的底色,愿你的生活能把流云下酒,诗意又不乏激情。多年后它必能把岁月酿成心間,你知我知的热泪盈眶。

(编辑:李跃)

文章开篇落笔于佛系青年的生活方式,亮出文题“与时光一同燃烧”,观点鲜明,随后精辟独到地深究佛系青年对待生活如此态度的原因,最后以史铁生、鲁迅为例重笔论证如何生活。见解精到地指出当今社会90后青年的生活态度问题,后升华到时代气质,论证层层推进,富有逻辑性。

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办客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根据这则热点新闻,谈谈你的看法,完成一篇作文。(选自《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9期《高铁怎能想拦就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