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演练

作者:崔建红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马静薇同学以时间为轴,采取虚拟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生命一生中与粮食的渊源,从“懂得粮食”到“创造粮食”,再到“回味粮食”,作者凭借极富创造力的想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完美再现了一个生命面对广袤的田野产生的无限遐想。既是对时光的咀嚼,又是对岁月的品味和生命的感悟,构思独特,思想深刻。

齐原宁同学的文章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体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剪辑成文。这种构思方式简便易行,避免偏题或跑题;文章体悟深刻,内容新颖,如开头的引入,对“粮”字的解读和延展,对粮食的解读中感受生命的拼搏与抗争,粮食穿越岁月与生命的相遇的过程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语言极富创造性。

【例文】

田野随想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马静薇

灵魂肯定是一种有负重量的物质,它离去了,人体反而滞重。

——题记

田间野地,似乎有一股超凡魔力,吸引着我的心。我想象着,我是一名注定扎根在田间的农人。

从我出生之时,当我还只是拥有生命本能的白纸婴孩,生命便开始倒计时。造物主将我放于人类社会,让我生而为人。母亲予我以乳汁,予我以万物精华之谷物,这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我从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颜回的“一箪食,一豆羹”,悟得物质生活的虚空;从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领略到生活的趣味……从一粥一饭中,有了人生的基底。

后来我拿起纸飞机在垛草间随意嬉闹,也扛起锄头,担起人生在世的责任。叶芝说:“奈何一人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花朵娇媚烂漫却秀而不实,果实硕大笨重却厚实圆润。我是田间耕作的农人,拾起一把稻穗就具有一份别样的温暖;我会望向南下的大雁,感受着四季的美妙变化。我仍记得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句话:“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即使生活偶有不顺不甘,正因我耕作劳动,那晶莹的米粒,火红的高粱,一切生命欣欣向荣,足以让我幸福满足,拥有人生的厚重感。

当我人到暮年,歇下了脚步,子孙接替了我的劳作,天边一抹夕阳出现,夜幕即将降临。我在濒死之前的心愿,是再看一眼一碧万顷的稻田,再喝一次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我的一生,一如陪伴我的粮食一样,在田野中经历了季节的风霜,归来或归去,都是这样从容。母亲给予我生命,粮食赠与我能量,我与粮食为伴,死在耕地泥土的怀抱,或许这样才是善始善终。我记起电影《神秘巨星》里说:“别因一切结束而流泪,要庆幸所发生的一切”。我还记得母亲告诉我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我记得好多好多,回忆全部涌上心头……

诗和远方固然美好,如果可以,如果我是一名农人,我还是愿意像海子的诗中说的那样,“栖息的桌子飘向麦地,安坐的灯火涌向星辰”,牢牢扎根于这片麦浪滚滚、千里稻花的土地。

另一种相遇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齐原宁

饱满的稻穗接近地面,灿烂的向日葵向阳而生,坚实挺拔的果树将根深埋于地心。生,即有其存在之理。自然手绘的生命画卷徐徐展开,讲述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遇见粮食,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对话。

粮食,蕴含着思考。

将“粮”拆解而来,左部为米,生存之基础;右部为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看似冰冷的方块字却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粮食与人类的故事。无粮,无以生存,这是生存之需;无粮,无自然之灵性,这是自然的嘱托;无粮,无生命之敬畏,这是生命的交流。遇见粮食,遇见自我的思考。

遇见粮食,是生命间的相遇。可曾想过,你口中美味的粮食,也曾是一个小小的细胞,一颗等待生命的种子,一棵幼嫩的芽。芽儿挣脱束缚,冲破土壤,一路向着更高的天空的进发,奋力吮吸着来自自然的养分,成长,成长,不断地成长,像极了在生活中努力拼搏的你我。咀嚼之时,你是否感受到浸透了雨水与汗水的沉淀的味道?你是否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力量?你是否感受到了来自另一个物种的隔空对话?遇见粮食,我们遇见了另一个世界中野蛮生长的自己,遇见了生命的可敬可畏。

遇见粮食,是时光外的相遇。春种秋收,温厚的土壤在最接近它的地方给予它生命的养料,温暖的阳光穿越光年之外的距离照耀着它,清凉的雨水跨过厚重的云层给它带来原生的滋养,撕下的一张张日历给它注入时间的情感。咀嚼于口中,不只是味蕾上的甜蜜刺激,还是一种见证了时间更迭的拥抱,一种穿越时光的与自然的对话,一种沉淀了岁月的心灵交互。我们尝到时间的味道——一种厚重而不失甘甜的味道;我们抚到岁月的质感——一种积淀了付出绽放了光芒的质感;我们遇到时光的故事——一种无以言传但心领神会的故事。遇见粮食,我们遇见了留下时光痕迹的生靈,遇见了时间的缓缓流淌。

有人过满而挥霍,有人求之而不得;有人肆意践踏舌尖上的纯净,有人珍视每一方仅存的净土;有人囫囵吞枣,有人细嚼慢咽……粮食,用其自身,给我们上了舌尖和心尖上的共同一课。

请珍视,珍视这穿越时光的生命相遇。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