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传统文化"导写

作者:侯文锦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截至2015年12月1日,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余万人。

③近期,某地开展关于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20%喜爱与支持民族文化产品,28%喜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

以上材料觸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三则材料紧扣时代热点,分别从坚定传统文化自信、孔子智慧的国际影响、当下中国青少年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三个方面提供背景情境材料。综合考查学生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责任、文化积淀、审美情趣、批判质疑、勤于反思、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

具体行文时可以先抛出材料三的问题,然后确立观点,围绕材料一、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价值意义,呼吁青少年应增强文化自信,并自觉担当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也可以先确立观点,紧扣材料一、二阐释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意义,进而批驳材料三中的青少年的错误认识,提出正确做法。

【例文】

记得传统来时路,不忘文化梦归处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 王淳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撇戏牡丹,一点茉莉香,横竖撇点折,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干年传承、庚续不断的历程。今天的传统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我辈正应接过这火种,藏于心而发于行,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

穿越历史的江河巨浪,我们溯游而上,寻觅那书于帛缕、镂于金石的文言津梁。中国传统文化从上古三皇五帝的精神到先秦孔孟荀的主张,涉过险滩跨过榛莽,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传承下发扬。无论是魏晋名士“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早期自觉意识,抑或是宋明士大夫“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的家国担当,都是中华文明奠定并传承的过程。近代列强叩门,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仍有无数志士仁人,高举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旗,大声疾呼“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于神州陆沉中奋起。哪怕海枯河干,百代变异,中国人在这文化的滋养下,总能凝聚起统一的力量,推动民族持续前进。

而新世纪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茂盛生长。起源于轴心时代的“仁”与“礼”,正在以它特有的普世意义跨越时空,走向世界,兼容并包,光照四邻。我们正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姿态传递中国价值观,希望文明文化的交流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添砖加瓦,这便是我们的梦想,这便是中国的文化自信。

然而,如今许多青少年却并不以传统文化为荣,对传统文化淡漠不识者亦有人在。长此以往,势必对传统古老的智慧视而不见,对积淀千年的文明听而不闻。古人讲“泪尽胡尘、散发覆肩”,也讲“龙山遗梦、愧对天地”,时时刻刻充满了捍卫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我们唯有记得来时的路,才能在狂风疾浪中站稳脚跟,拨开花繁叶密看清未来。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懂得继承才能更好地传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与全体人民上下一心,坚定文化自信,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稳步前行。

记得传统来时路,不忘文化梦归处!

评点:首先题目和第一段紧扣材料提出观点,接着文章细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渗透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内蕴的精神成为一代代中国人不灭的信仰,支撑我们走过雨雪风霜,照应了材料一中提到的传统文化对本民族向内的滋养。同时,深厚的文化积淀,凝结成坚定的民族自信,走出国门,造福世界,照应了材料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紧接着正反对比,扣住材料三中的现象,分析长此以往的后果,并提出正确的做法及期许,再次申明观点。

语言上,文章分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及探讨社会问题时公正平和,不偏激,不傲慢,有理有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