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蔓琛:第二种生活

作者:未知

渡轮离开城市的时候,建筑物上的光一点一点地没入水中,船尾螺旋桨翻起的白浪好像一个甩不掉的影子,如同一条绵延的脐带,一头连着喧嚣的城市,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人们想象中第二种生活该有的样子。

时下的电视荧屏上,民宿类“慢综艺”节目扎堆。这些节目的走红不仅是因为“明星效应”,更大程度上则是因为其中展现的美好意境,以及勾勒出的“第二种生活态度”,完全符合现代人对诗和远方的所有幻想。

这些节目里,不约而同地营造出一种远方想象。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人们来到一个依山环水的安静村落亲近自然,与远道而来的友人谈天说地。湖光漫溯,鹤汀凫渚,鹿饮林溪,这就是许多人憧憬的第二种生活,是抛开现实后对于诗和远方抱有追求的浪漫主义。

可是真正的第二种生活,没有一劳永逸。

真正的第二種生活不是和眼前的苟且截然对立的,它们可以共存。实际上眼下既有苟且,又有诗和远方,工作学习再忙碌,也可以抬头赏赏月亮。远方不局限于某个度假村或旅游胜地,它可以是心灵的远方,是困于现实的鸡毛蒜皮下仍不放弃对美好自由的追逐与想象,是一种在快节奏下有勇气停下来思考初心再出发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第二种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渴求遥远的第二种生活?说到底是因为对当下的不满。奔走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间,应付着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在繁重的工作学习任务之间周旋,加上尤为激烈的竞争,促使逃离心理的产生。我们想挣脱现实臃肿的桎梏,希望有一个能让我们得到片刻放松的心灵驿站。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准确地描述了这种逃离心理:“飞机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飞机呈现的力量能激励我们联想到人生中类似的、决定性的转机。它让我们想象自己有一天能奋力攀升,摆脱现实中赫然逼近的人生困厄……飞机下面是我们的恐惧和悲伤之所,而现在,它们都在地面上,也无足轻重。”

因此,第二种生活的重要性便赫然体现。它像磨豆浆时过滤豆渣一样,把现实中这种烟熏火燎、疲于奔命、无聊透顶的一面统统滤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表面上的温情脉脉。第二种生活不易,但看起来好美。正是这种美,成了许多人追求的原因。无可否认,我们都需要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情怀想象,毕竟想象通常很廉价。在被数学考试折腾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只要想想立志要去旅行的远方,想想长大以后要过的自由的第二种生活,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第二种生活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完全是现实,但是因为似乎触手可得,所以它很真实。

第二种生活没有规定的形式,实现起来也好像很容易。怎么样用最简单的方式,花费最少的时间与金钱也能体验到这种理想的生活,成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这种生活绝对是屡试不爽的商业套路。每个人都渴望回到无所事事的古代,在那个时代,节日来临时制作的汤圆要花整整一天时间。妇女们身着粗布衣服,亲手挑去一颗颗坏红豆,随后蒸、煮、沥,直到一层细豆沙完美呈现。糯米粉准备起来更麻烦,要磨浆、压榨,最后才到制作这一步。

这种故事被印在速冻汤圆包装袋上,告诉消费者这就是古法炮制的汤圆。当然,这种汤圆和其他的速冻汤圆在味道上没什么区别,但人们仍然乐此不疲地购买,即使它们的价格要高出许多。因为我们没法拒绝套路化的第二种生活,在“回到古代”这种不切实际的憧憬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尝尝古法制作的汤圆也是极好的。然而在《噙墨与浮墨》中谈到:“时间对宣纸的催熟,与涂布胶的硬性催熟是不一样的。那种笔锋落墨,素纸噙含,有深有浅的自由意识,是没有办法用整齐划一的方式逐一扫描、复刻下来的。”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第二种生活不应该被理想化,被格式化,被商业化,而应该是经过岁月沉淀的处事智慧,是审视自己,激励自己的一剂良药。心有远方,热爱当下,才能让我们活成想活的样子。

(指导老师:季 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