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作者:万妍言

★作者自画

挣扎于汪洋题海的初二学生一名,爱好杂而泛,文字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最开始,它是我为自己喜爱的亚文化捍卫尊严的刀枪剑戟。随后徜徉其中,逐渐惊叹于它无需画面与音响的张力:其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其深刻真挚,振聋发聩。

在路况错综的星城,要熟稔交通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位数的公交,新建的地铁,以及一长串陌生的路名,都足以令人目眩。所幸在我的小学,县城的交通还保留着朴素的面貌。更何况当一条路的分量重到承载了两年最轻松愉快、充实饱满的课后时光时,你大概也会像我一样,烂熟于心,铭刻在记忆里。

那是附近的第一条柏油路,南北走向,紧挨着闹市,一路上巨細无遗地囊括全市所有能排上号的小学和初中。四行车道,被低矮的栅栏隔开。浓密的乔木从第一公里绵延至最后一公里,胡生疯长,不带矜容,肆无忌惮地张开臂膀拥抱和风。

前只脚迈入毕业季的盛夏里,凤仙花开得娇艳的午后,三点半的铃声一响,结束成沓试卷轰炸的学生四面八方地聚向校门一齐涌出,一潮接着一潮,都被炙热耀眼的阳光晒得脸颊通红、大汗淋漓,仿若开了闸烧得滚烫的沸水,溢出拥挤的巷口,流向更加拥挤的街口。不论高空俯瞰还是平地远眺,都是怎样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一路向南,往往是成群结队,并肩而行,每一件值得留恋的事物都要驻足一会儿。在地下铁一口气点上八个人的阿华田,趁着高中生还没下课,独占靠窗的派对桌和尚未折损的卡牌。在茶馔店凑钱叫一份花枝丸,被炸出一层金黄的色泽,雪白的内馅以花字绽开,番茄酱在暖灯下光彩熠熠。在烧饼摊前排一刻钟的队,卖饼的老爷子年逾八十,须发皆白,青筋毕露。厚劲的面饼像从他身上长出来掉下来的一样,和着氤氲的热气,在舌尖迸出浓烈的麦香,溶化的糖,干到冒烟的辣椒面,脆咸的外婆菜,更焦些的一面带苦,五味杂陈,是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所有人的生活。

要是仅仅在路上消遣一点时间,离我们的满足显然还太远。离家最后的二里路,有全城最大的新华书店。我们会在那里打开看的恰恰是学校里不让看的:桐华和张小娴,猫腻以及辰东,偶尔是夏树静子或阿加莎,再偶尔才会轮到五十年代以前的作品,当然那也不会是自招必考篇目,而是斯嘉丽纤蝶般的绿色舞衣,伯爵夫人手中的三张黑桃,都是在眼前缓缓展开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里看过三十六期的哲思,接近百本的怖客,印刷粗糙内容浅显,但是直到现在我也不会认为那些曾经日思夜想的文字是无意义的。

那些和我一起走在回家路上的女生,或才华横溢,或温婉大方,起初她们和我并无关联,刚巧走同一条路,于是渐渐熟识。吵过架,还不时沾上一些勾心斗角的牵连。但我又是多么感谢曾经的她们,能够宽容我的幼稚和狭隘,也正因为曾水火不容,我才会逼迫自己和她们看一样的书,上一样的课,一样主动问好,一样不断成长。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真要毕业的时候,原以为会记恨一辈子,我们却没来得及等时间洗刷就和过去和解了,心照不宣地不再互相挤兑。在那个集体里,我从不谙世事到了解所谓人事的斡旋和倾轧,虽然晚了一点,却总算在最后的时间里,回归最初的天真。印象里的景物,会因为渐行渐远而隐隐绰绰,但是景物之外的,却在同一条路上,愈发清晰,历久弥新。

关于那条路,还有两件小事。其一,印象中谈笑的话题中心往往围绕一个叫H的女生。她大概是天生强人一等,观点独立,言辞犀利,成绩优异且具有领袖气质。回家的路上会途径职院里浓妆艳抹的女孩,菜市场尖利的对骂,她却脚底生风头也不回地一路向前,她让我知道博闻强识远胜耽于外在,憋得住话并非世故圆滑而是自我约束。然而,她也让我初次直面生活,当其他人都奔赴省城时,她却因家庭关系留在师范。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并非最优秀,只是恰恰最幸运而已。当我再次回到那条路上,我知道H仍然会像小学一样,平步青云风生水起,只是在路上和她一起肆意妄为的,再也不是曾经的我们了。其二,某次上学的路上,爸爸突然和我说他觉得我以后会成为一个大人物。会不会成为大人物,我并不知道,未来充满太多变数,而我们却是如此渺小。痴嗔如我,自负如我,也知道我是不可能被脚下这条路记一辈子的,只是它日日夜夜运送流转的过客一个。但是也是在这条路上,我许下过一个承诺:我要努力变得更好,能够一个人点一份花枝丸,看完一本不想看的渡边淳一。时至今天,我上下学的路再也不会走过那一条,不会路过那条路上的地下铁和油酥馅饼,不会看六块钱三本还买一送一的杂志。

我知道,我在努力变得更好,虽步履蹒跚,走过弯路,却一直在路上,未曾停下。

(指导老师:卢佐兴)

★创作感言

六年级时,悠闲的课余时光斟满了轻松恣意。这样美好的回忆以我放学经过的那条路为载体,路上的奶茶甜点、游戏说笑成为我无处归放的遐思的安置之处。当然,“一条路”还有更重要的象征意义。初谙世事的年纪,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是我观察世界的初始,亦是期许未来的原点。三月完成的作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文字,未免太过幼稚。但是我不想再改,不愿其中的无知无畏泄露分毫。少年青涩,谁说不是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