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匠人守则

作者:舒草

  【适用话题】匠心 原则 情怀 精神

  提及工匠精神,我們会马上想到日本。殊不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并不乏工匠精神。

  “匠”的本义是木匠,后来,逐渐成为具有专门手工技艺的人的代称。到了元代,更是在户籍登记时,专门划分出“匠户”这一类别。工匠根据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规则。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能工巧匠当数鲁班,他也被木匠、石匠、泥水匠等行当尊为祖师爷。据说鲁班小名是一个单字“双”,所以,瓦匠在盖房铺瓦时忌讳把瓦片的行数铺成双数,这犯了祖师爷的名讳。工匠们每次说到“一双”这个意思,就用“一对”“一副”来代替。

  木匠的工具箱禁止任何人乱动,锯子、斧头一定要头朝上顺着放,不能倒立。木匠干完活离去时,会把场地收拾得整齐利索,但是会留一点木刨花在地上,让主人收拾,意为“还有活干”。

  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被道教演绎出他炼制丹药、食丹升天的故事,于是与冶炼相关的银匠、铁匠等都奉老子为祖师爷,每逢农历二月十五,这些行当都会举行祭祀大典,又因老子小名“吹儿”,银匠、铁匠都忌讳吹哨子。

  如果说“匠”指的是具有专门技艺的人,那么戏子也可以说是“匠”的一类。戏班子在台上耍的刀枪棍棒,平素是不能乱动的,上场前还要给这些道具行礼,不然演出时容易发生刀枪伤人事故。旦角不能坐在盔帽箱上,毕竟那是人要戴在头顶上的,不礼貌。而丑行可以坐在任何箱子上,因为那是他逗乐取笑、上蹿下跳的需要。后台禁止下棋,因为棋子是越走越散,如果戏班成员也越走越散,那班子就散伙了。

  千百年间流传在古代工匠之间的这些规矩,看似不符合今天的“科学精神”,其实包含的对人情的体察、对自然的敬畏、对师道的尊崇、对个人言行的约束,都有着文化的烙印,凝聚了先民的智慧。

  【素材分析】木匠干完活计刨花的去留是温情,银匠铁匠再快乐也不忍吹哨子是尊崇。流传于各种匠人间的种种规则,都是匠人对其行当的热爱及对他人他物的疼惜。与其说匠的精神是文化的烙印,倒不如说是悲天悯人之大情怀的代代相传。

  NEW视野

  在有“钱币奥斯卡”美誉的2017年度世界硬币大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余敏被授予世界硬币大奖“终身成就奖”,余敏也成为第一位捧起这尊“小金人”的亚洲人。入行37年来,余敏设计雕刻了一百多枚钱币,包括壹元硬币,牡丹币,2008北京奥运奖牌的浮雕,在九三阅兵中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元首的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银币等。

  (特约教师 张亚凌)

回到顶部